(资料图片)
新冠疫情改变不少人的生活习惯,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本港儿童肥胖率在疫情期间大幅增加至整体约20%,儿童吸取过高的热量和钠质,加上长期缺乏体能活动,只有5%的儿童有充足锻炼,加上睡眠习惯紊乱,情况令人担忧。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昨日表示,研究团队发现,三年的新冠疫情对香港儿童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影响,疫情下生活习惯改变,令到香港儿童的肥胖率大幅增加,幼童肥胖率更增近四成,至占整体约20%。
叶柏强指出,肥胖情况的恶化,与疫情期间香港幼童营养失衡,缺乏体能活动息息相关,家长减少外出购买新鲜食材,导致经常进食快餐及罐头食品,造成幼儿营养失衡,儿童吸取过高的热量和钠质,容易引致肥胖和长远的高血压,心血管和糖尿等严重问题,缺乏维他命D和钙质等问题更会影响成长、发育和学习。
小学生用电子产品增逾两倍
研究团队透过追踪研究又发现,港童在疫情期间长期缺乏体能活动,只有5%的儿童能有充足的运动量;此外,疫情期间儿童的睡眠习惯紊乱,回复面授课堂后,情况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每天不当地使用电子产品,小学生由疫情前,每天两小时增加至七时,中学生也由疫情前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八小时,增加至九小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情况令人忧虑。
研究亦显示,儿童受虐的风险在疫情期间大幅上升,对比疫情前,SEN(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青少年疫情期间,受到体罚和精神暴力的比率,分别从%上升至%,和由%上升至%。
团队分析,降薪潮、失业潮、家庭收入减少也可影响父母心理健康,导致儿童虐待情况增加,提醒家长透过正向的亲子支援和积极的教养方法,才能有效保护孩子,减低受虐的风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