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专访WeWork亚洲负责人:共享办公空间凭啥值200亿?(2)

2017-08-11 10:00:03     来源:中国网

  在WeWork的社区平台,商业服务被划分为20余类,Chris将其称之为“一揽子服务”,包括财务、广告、品牌策略、商务运营、管理咨询、设计、保险、投资、法律服务、室内设计、市场营销、移动开发、编程 、拍照和摄像、公共关系、房地产、招聘、社会化营销、写作等。

  比如,WeWork基于地产和施工领域的资源,帮助企业会员对自有办公点进行改造,也能提供设计、装修、施工等服务。在业务层面,作为平台方,WeWork为创业公司和大企业牵线搭桥,小企业希望加入大公司生态,大企业需要供应链渠道商,对接彼此的需求和服务。Chris认为这些服务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给其业务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WeWork的社区服平台自2010年就开始搭建,至今已经推广到16个国家的52个城市,共163个空间。在城市网点的选择上,诸如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柏林、加拿大蒙特利尔和中国上海等,倾向于一线国际化都市,在这个基础上,网络全球化逐步成为WeWork的另一门槛。在亚洲这块鲜活的市场上,业务进出口的需求越来越多。

  Chris谈到,在北京望京新店内,有一家来自上海的电商公司租用了20个工位,最近希望将业务扩展到旧金山,WeWork能够很快做出反应。“无论是海外的办公需求,还是介绍客户、合作伙伴,或者由我们当地的同事为他们办一个欢迎Party,吸引大家过来。”

  这是海外业务的拓展案例,双向来看,WeWork也在帮助海外企业进驻到中国市场。Chris介绍,加拿大瑜伽服务品牌lululemon、美国探索频道Discorvery等公司,就是首先在WeWork线上社区尝试中国业务的搭建,然后进一步在中国进行落地。

  “我们能够帮助会员打造业务上的生态系统和进行国际化扩展,这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Chris总结道。

  在中国入乡随俗

摄于望京WeWork办公空间

摄于望京WeWork办公空间

  13个月里,除了中国新店的数量在不断提升,Chris和团队也积累了一套针对中国市场的打法。首先,这是一场开拓市场的战役,策略上沿用从小公司攻破的路线,“当地的线上社区建立起来后,影响辐射面提升,开始吸引到微软、通用等大企业客户”,与WeWork在曼哈顿创业的早期路数相同。

  在用户构成方面,中国本土公司占到七至八成,其余是海外公司。在产品配置方面,以专属办公室为主,占到85-90%。“临时工位不是团队的主营产品”,但在服务层面,临时工位的设置却带来意外收获。

  在纽约,微软有一只300多人的销售团队,需要每天在市内奔波。WeWor遍布曼哈顿的40个办公地点成为他们的福音,在临时工位上,他们能够开个电话会议,或是回封邮件。这是WeWork对于企业会员优待,也是临时工位的另一种价值存在。

  让办公空间成为咖啡馆一样的存在,企业用户的收益显现,也正是密集式布点、快速扩张的意义。因为连锁店式的效应能够得到放大,网点越密集,范围铺得越广,会员的价值越大。基于此,对于当下WeWork、优客工场等领域大头的竞赛式融资和扩张也就不难理解了。

  谈到开辟中国市场最为关键的环节,Chris认为是本土化团队的组建。去年上海静安区店落地时,总部只派遣了三位同事过来。设计师、社区运营等各职能团队在当地组建,一年后,中国团队规模在170-200人左右。“这个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团队在不断扩充”,Chris介绍。

  进入新的国家和地区,并且深处在区域性明显的地产行业,Chris认为本土化的团队才能够应付,比如建筑施工、当地法律法规、地产细则、数据通信、政府关系等问题。面对中国的用户和环境,Chris有几点印象尤其深刻。他提到,中国的智能手机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对WeWork的移动端的生态系统和服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比如,微信、支付宝的接入就很有必要。

  另外,“中国人特别喜欢开会”,并且会议的重要性通常与会议人数相关,参会的人数一般也比较多,对应平台方的是会议室能力的供应。

  当谈到下一步的扩展计划,Chris表示正在考虑4-5个新城市,深圳在候选名单中。

  投资人角色展露

摄于望京WeWork办公空间

摄于望京WeWork办公空间

  在中国,共享办公空间,更常被称为孵化器、众创空间。“相比创新工场等不收租金的孵化器,我们更像是‘加速器’,是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的选择,”优客工场曾表示。投资旗下入驻企业,后期的收益可视为孵化器的重要来源。不过,据笔者了解,其金额和回报周期并不稳定。

  对于这个问题,Chris给出的回答是,WeWork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和孵化。但从公开动作来看,WeWork已经开始尝试。今年,WeWork在美国地区开设了Creator Awards创客大赛,对于获奖项目会给予奖金支持。

  另外,在这七年间,WeWork披露的收购项目至少有三笔,包括Case,一款用于建筑工程的软件,可用于对空间信息进行3D扫描和施工计算;建筑领域的通信公司Fieldlens,以及同为共享办公空间公司的Spacemob。

  结语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WeWork并不是简单的“整批零卖”地产商。最初,我们只学到了表象,却没有领域到其精髓。在承托“二房东”这个身份之后,店面的选址、分布、大小、装潢、用户的运营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考量,并且不同地区需要制定适应性方案。

  此外,也是最为核心的,基于共享办公创造出更大的服务价值,而一部分中国创业者仅仅是想作为融投资入口和套现。

  共享,本就是商业化的重要路径。但共享,并不意味着靠免费或者低价创造规模,鼓吹泡沫。WeWork通过七年的践行证实了共享办公的可行性,但全球化服务和社区思想才是其背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