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大名草编:编出幸福新生活 通过运河水走向更远地方

2022-10-12 08:40:10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行舟运河之上,草帽之类的各种草编产品,为运河船工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到清朝末期,大名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草编。

“草编需要就地取材,不同的植物原料,所呈现的风格也不相同。大名县城外大运河浇灌的麦田,为草编技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生于草编世家的王群英,从小就接触到了草编工艺。“草编有很多花样。这是我姥姥收藏的草编技法样本,这里面有将近30种编制技法,有清朝的,有民国的,还有很多现在能看到花样,但是许多编制方法已经失传了。”

一把麦草、几根秸秆,上挑下掐、编织缠绕,不一会儿就成为一条长长的草辫。据王群英介绍,大名草编的主要工艺——“七股辫”,就是用七股麦秆编成辫状的材料,将一缕缕似辫子般的草条,逐一叠加,变化出了草帽、提篮、坐垫、门帘等生活用品。

1952年,当地成立大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草帽辫加工厂。“上世纪80年代,厂子效益最好时有700多名工人。”曾任该厂设计师的王群英说,那时大名县制作草编的群众达15万人,草编、草帽产量占河北省总产量的60%以上。1991年以后,作为大名县草帽辫加工厂外销渠道的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倒闭,再加上老百姓普遍种植不适合草编的高产低秆小麦,销路萎缩及缺少原材料致使草编生产越来越难。

“虽然草编批量生产存在困难,却并没有从人们生活中消失,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继续做草编工作。”而王群英也在思考如何创新。

1986年,在观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丝绸服装模特表演时,王群英突发奇想,草编能否与服装结合呢?回来后,她开始构思,费尽周折创作了草编时装,又从学校里请了学生做模特,让他们穿上草编衣服,像走T台似的在舞台表演。新品受到普遍好评,大名草编艺术一时成为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除了衣服,王群英尝试着将草编和脸谱结合,构思、绘图后,经过选、蒸、漂、染、绣、串、缠等十几道工序,创作出草编京剧脸谱。此后,她又尝试着把剪纸、绘画、刺绣等技艺融进草编艺术,制作出屏风、十二生肖、国画等产品。随着产品花样不断创新,市场也打开了,大名草编真出了“大名”。

2008年6月,大名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又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看着国家对于这项技艺越来越重视,她觉得更有责任去好好发扬。

如今,56岁的王群英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传承传统草编技艺的基础上,与27岁美术专业毕业的女儿共同创新,将草编技艺与油画相结合,创作了包括京剧脸谱系列、时装系列、成语典故系列、国画系列、饰品盒系列等在内的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这条草编手链,我想送给外孙辈,希望他能和我一样,从小多接触草编,喜欢草编,长大了能传承这项技艺。”大名草编技艺在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传承下,也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看见过大运河的干涸阻塞,现在又见证了大运河的再次通航。我相信,大名草编会通过荡漾的运河水,走向更远的地方。”(记者 廉明坤 吴思影 田正)

关键词: 大名草编 编出幸福新生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名草编技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