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邢台北唐村:臭水塘变身“荷花谷” 村民“钱袋子”鼓起

2021-06-04 10:30:46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初夏时节,走进邢台市信都区羊范镇北唐村,从皇羊路绵延到兴台古镇的“荷花谷”里,碧绿的荷叶渐渐遮盖水面,荷花初露尖角,荷叶下各种鱼儿欢快地游动,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臭水塘变身“荷花谷”

“变化太大了。”北唐村保洁员杨小凤说,这一块地势相对低洼,以往每到下雨天,村里大街小巷的雨水都经过这里流进臭水沟,水沟更是村民随意倾倒的“垃圾场”,时间一长,水塘内垃圾扎堆,杂草丛生,积了大量淤泥。一到夏季,蚊蝇乱飞,臭气冲天。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北唐村2018年起开始大做环境文章,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垃圾堆、柴草垛,建设小花园、健身广场,实施污水管网改造、户厕改造,保洁员、环卫车上岗,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在此基础上,北唐村着手清理改造村南的臭河沟。北唐村党支部书记李岩为说:“现如今,北唐村已完成村南3公里长河道、水塘的整治工作,浅水区域都种植了荷花。曾经的臭水塘变身百姓身边的‘荷花谷’。”

荷田养鱼鼓起“钱袋子”

连片的水面改善了北唐村的人居环境,村里又开始围绕水面做“经济文章”。之前种植的莲藕,村里通过采收莲蓬、销售藕种初步见到效益。

经过一番探讨和外出参观学,北唐村决定探索荷塘生态养鱼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

在水位相对较浅,种植莲藕的区域,投放1万余尾鲤鱼、鲢鱼、草鱼等混养鱼苗。荷叶、荷花可以给鱼提供遮阴的地方,荷塘里的微生物正好是鱼类爱吃的“美食”,鱼群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松土功效,鱼类排泄物及残饵成为莲藕的天然肥料。这样的养殖模式,不光节省了养鱼的饲料成本,也为莲藕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此外,充分利用水塘的养殖空间,提升水体环境,增加经济收益。“两个水位较深的鱼塘,在信都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我们专门发展效益更高的鲈鱼养殖。还有一个专门水域由个人承包开展垂钓项目。”李岩为说。

莲蓬亩产100公斤,莲藕亩产750公斤,鲤鱼、草鱼、鲢鱼每年亩产500公斤,综合算下来,每亩水塘年利润能超过8000元,再加上鲈鱼养殖的收入,全村水面年产值能达到40万元。李岩为掰着指头算账,村里围绕水面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上游鱼塘能垂钓,荒滩地整理成小菜园对外出租,树林下养殖白鹅、孔雀、鸵鸟,与游人互动。就连废弃的窑洞都打造出来用于搞餐饮、开民宿。伴随着游客增多,小商品经营也红火起来。村里在空闲地上还整理出40块小菜园对外出租,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大葱……一块块竹篱隔开的菜园因个人爱好种满各种各样的蔬菜。每隔几天,来自市区的“地主”就会来“菜园”浇浇地、松松土、摘摘菜,享受田园生活。这些项目总算下来,村集体年收入能超过50万元。

好生态迎来“美丽经济”

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给北唐村带来了旺盛的人气,也为全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荷塘吸引游客带来的垂钓、农副产品销售收入比卖莲藕、卖鱼还要挣钱。于是,村里建起温室大棚采摘园,让游客欣赏风景的同时体验特色采摘,村民将自己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农副产品拿去销售。

北唐村的刘义财今年没有外出打工。村西新建成19个温室大棚,按照方米计算承包费,村里出钱聘请专职技术员。他第一个报名承包了2个大棚,为了种好第一季菜,全家在大棚里度过春节。

温室大棚内,一串串西红柿长势喜人,头茬西红柿已经成熟,每个棚一天能够采收2000斤左右,正忙着和几名管理员采收西红柿的刘义财乐呵呵地说:“第一次种植大棚,没想到长得还不错,守着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记者 刘杨 通讯员 王聚芬 宋建仲)

关键词: 邢台 北唐村 臭水塘 荷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