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耕地新格局下 夯实每一亩“耕”基 环球报资讯

2023-06-30 10:21:32 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李芮 史俊超 张洁敏

耕地保护,国之大者。作为一个山海环抱的港口城市,宁波经济发展迅猛,但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因此,一场以高质量耕地保护为目标的整治工作,正在“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四明大地展开。


(资料图)

奉化区西坞街道万亩方小麦丰收

在奉化西坞街道庙后周等九村的“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里,一台台行进的农机设备代替农户,在田野中穿梭。远远望去,一幅金黄色的“粮”田美景缓缓入画。

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垦造水田,只是宁波耕地保护系列举措的一个缩影。宁波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高标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000余名田长守护百姓“饭碗田”

在宁波,有3000多名田长。他们把责任与担当深深地镌刻在这片田野上,“像管理财务账簿一样管理好每一寸耕地”。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根据要求,宁波市构建了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田长办推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田长+村级巡查员”的“4+1”工作体系,将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到田块、到责任网格,切实做到“人田对应”“田责对应”,自上而下织密耕地保护监管网络。

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县、乡三级田长办,落实各级田长3070人、村级巡查员4077人、问题认定员166人、整改责任员289人。划定村级田长巡查网格2660个、村级巡查员网格10385个,确保耕保工作专人负责、问题发现专人认定、整改处置专人落实。

“人防+技防”赋能耕地保护

宁波市巧用“人防”+“技防”这套组合拳,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监管模式,以数字赋能耕地保护工作,开启了耕地保护数字化监管模式。

通过“天上查”的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化技术和“地上看”的实地巡查等方式,动态监测耕地变化情况,及时分析评估、分类处置,提升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能力。同时,全市开发的“耕地智保”场景,为全面推行田长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让每一块农田都有了“守护人”。

截至今年6月,全市布设了高位铁塔视频探头1427个,AI智能技术可以识别20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全部接入“耕地智保”场景。同时,全市还率先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为每一块土地标上了专属“身份证”,打造耕地资源“空间账簿”。

“小田”变“大田”服务现代农业

2021年,宁波市全面启动“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整治,一片片布局集中、设施完善、生态友好、适宜规模种植的“大田”焕然新生。这些遍及全市46个乡镇、街道的“模范生”, 从“小田”变“大田”,从“满天星”到“百千万”,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农田“底盘”,助力撬动镇域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整治项目44个,其中,“万亩方”项目6个、“千亩方”项目36个、“百亩方”项目2个。整治集中连片耕地面积近15万亩,共计投入资金1.57亿元,依托整治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84万亩,耕地功能恢复2.4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1.85万亩,整治耕地“两非”1.4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加2.48万亩。

“长牙齿”执法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全市通过在“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严查处”等五个方面下足功夫,不断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用“长牙齿”的硬措施,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好转。卫片发现违法占用耕地逐年显著下降。

近年来,全市叠加推进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耕地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以卫片执法和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实现去年以来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基本“清零”、历史违法用地数量持续明显下降,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图片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