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18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在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内举行,主要围绕《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行详细解读。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服务全球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港口能力规模、服务效率、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山东港口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的社会供给,推进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
良好、便捷的口岸营商环境和畅通的物流通道直接关系到港口的能力规模和服务效率。发布会上,青岛海关副关长袁涛介绍说,为进一步深化关港协作,提升合作水平,7月4日,青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集团联合召开了2023年度关港联席会议,围绕共促物流畅通,共优营商环境,共建智慧口岸,签署关港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全方位紧密的战略合作机制。接下来,青岛海关将立足海关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优化监管服务,深入推动落实行动方案相关规划部署,全力支持山东省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概括讲,青岛海关将重点服务支持实现“5个一流”。
一、打造一流港口枢纽。积极支持港口航线迁移,优化统一口岸作业代码,开展“离港确认”“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联合港口建设“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创新打造“山港一港通”,支持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促进山东港口群一体协同发展。
二、畅通一流物流通道。深化“关港地”常态化协作机制,会同政府、港口,加强与沿黄流域内陆港的联动合作,加大“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复制推广,积极推动争取沿黄流域内陆港作为启运港参与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增强山东港口对沿黄流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助力打造黄河流域最快捷出海通道。
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青岛海关30条细化措施,对标全国先进水平,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深化口岸通关物流全链条改革,支持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优化涉企服务质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提升一流口岸服务。推广“入境船舶无接触式卫生检疫”“供退船无纸化”等作业模式,提升口岸监管服务水平。支持临港产业发展,建设进境粮食、原木、肉类、水果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支持新能源车出口,打造商品车进出口基地,提升港口全品类商品进出口承接能力。
五、建设一流智慧口岸。协同港口和口岸部门,优化升级口岸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集约化关港信息系统,完善“关港通”智慧查验平台智能预约、线上客服和集拼、冷链等便利化功能,畅通企业线上办理通道,向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口岸服务。
袁涛表示,青岛海关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关注回应港口发展各项诉求,提升政策制定精准度;二是巩固深化“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深入港口和相关物流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提升政策宣传知晓度;三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反馈,密切跟踪评估,提升政策落实认可度,切实实现各项服务措施与山东港口区位优势的匹配、叠加,有效地助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服务山东省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山东港口将制定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指标分解落实,确保系列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将利用好《行动方案》中的系列支持政策,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步伐,为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