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当前热门:社火

2023-02-01 11:05: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资料图】

秦延安

社火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包括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写道:“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作为哑巴戏,社火融艺术与民俗为一体,在幽默中表达着生活,在祈福中传递着祝福,成为元宵节里的一场狂欢。特别是扮丑式表演,更是为人们喜闻乐见,深受群众欢迎。丑角的一颦一笑似乎信手拈来,但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很有讲究。

我看过西府的血社火,看过白鹿原上的车社火,欣赏过陇东的马社火,当我看到乡村的地社火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表演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咚咚,队伍中她时而后退,时而前进,时而舒缓,时而快步,身子前倾后仰,抖肩摇头,甩袖扭腰,挤眉噘嘴,扮丑耍怪,步步踩着鼓点,活脱脱一个乡村妖婆子的形象。

作为地社火的灵魂,害(ha)婆娘(丑婆)和蛮老汉(丑汉)是最大看点。害婆娘也叫妖婆子,指妖里妖气的女人,能说会道,爱出风头,偷奸耍滑,装腔作势,说东道西,搬弄是非。过去,这样的人曾活跃于乡村,牵红线当媒婆。艺术来源于生活,将这样的人物惟妙惟肖地演绎到社火里,也可见表演者的艺术功底。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眼前的妖婆子头戴簪花,浓妆艳抹,眉心点着朱砂痣,白粉托底的腮红,嘴角一颗硕大的黑痣让人忍俊不禁。她身着对襟红褂,一手拿长长的旱烟锅,嘴巴一鼓一瘪,一手拿红手帕。妖婆子虽长得烟熏火燎,却演得妩媚妖娆。随着锣鼓声响,她颠着小脚,抖着肩,腰一扭一扭,身子一颤一颤,手帕一甩一甩,一脸陶醉,憨态可掬。

随着鼓乐的变化,妖婆子的表情也在不断变化,皱眉眯眼,蹭鼻撇嘴,时喜时怒时愁时乐,比夏日的云还变得快。无数表情包,眉宇间全是戏。她扮着鬼脸,抛着媚眼,当你的眼神与她碰撞时,她忽然用手帕遮着脸捂着嘴角,羞涩地低下头,害羞得似一个姑娘。

一旁的小孩子捧腹大笑,妖婆子凶脸瞪眼凑近孩子,就在孩子不知所措时,妖婆子自己先解了围,瞬间满脸堆笑。看着观众们哈哈大笑,她夸张地将嘴张成○形,满脸不解与惊讶,然后叼起烟斗,吞吐着烟圈,讪讪离去。从滑稽可笑到故意招惹,从嗔怪之态到擦肩而过的嫌弃,从欢喜到心不在焉的敷衍,把三分不屑、三分戏谑、三分喜气表现得活灵活现,将社火舞出了娱乐的灵魂,原来,高手确在民间。

我国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行走在偏远的山村,看到久违的社火,我的心也跟着欢腾起来。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责编:董大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