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春光烂漫宜看展——三月好展推荐

2023-03-19 06:47: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草长莺飞,春光烂漫。结束了冬日的沉闷萧瑟,春的气息呼唤着人们迈开脚步。美术馆、博物馆里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展览,吸引着阔别许久的人们到来。走进一场展览,凝视一张作品,尽情享受与艺术面对面对话的怦然心动,是多么难得的喜悦时刻。我们掇选近日精彩展览推荐给读者,从中能够看到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共进发展、东西方绘画交流的时代新貌,也期待更多的好展与观众见面。


(相关资料图)

52件作品呈现一部浓缩的欧洲绘画史

作者:张玉梅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截至目前,近18万人前来观展。展览共分八个板块,通过50位艺术家的52件作品,完整呈现了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跨越400年,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欧洲绘画史。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海报

这是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中国的首个展览,观众可以从中欣赏到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普桑、克劳德、凡·代克,伦勃朗、卡纳莱托、康斯特布尔、透纳、塞尚、高更、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艺术史中如雷贯耳的大师杰作,了解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样式主义、巴洛克、荷兰画派、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熠熠生辉的艺术流派。展览所覆盖的这四百年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变革,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和再现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些名垂青史的作品,串联起了无数百转千回的艺术故事。

鸢尾花(油画) 克劳德·莫奈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步入展厅,观众将感受到古典和现代的交融、空间和画作的融合。展览一方面秉承了英国国家美术馆建筑本身的古典气质,将欧洲经典拱门、石膏线条、光影等融入展厅空间,烘托西方艺术的优雅感;另一方面又在古典的空间里营造一个现代感的盒子空间,运用莫兰迪色系对展厅进行空间分割,深浅依次交替,调整观众的视觉平衡。

阿波罗与达芙妮(油画) 皮耶罗·德尔·波拉尤奥洛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为了弥补诸如梵高的《向日葵》等未能参展的遗憾,上博在4楼同期推出了“NG Treasures 再现·大师|沉浸式光影体验”展,以数字展陈的方式展出3件展品以及20件此次未能参展的珍品画作,包括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等,观众凭展览门票入场参观,享受“一票两展”的艺术体验。数字展通过动画特效与光影技术将经典名作重现,创造沉浸式的非凡艺术体验,讲述艺术家眼中的美学世界与哲学思考,与大师跨时空对话,畅游西方美术史。

《长草地与蝴蝶》是展览中备受关注的作品。梵高的这幅画作是他罹患精神疾病,在圣雷米医院即将结束疗养时所作,画的正是医院的花园。梵高没有画出地平线,完全凭他标志性的笔触和漂亮的色彩支撑起画面,他的色彩极富表现力,热烈率真但并不简单,其复杂的黄-蓝、红-绿补色系统体现了自马奈以来艺术家努力探索的成果,观众可以在原作前领略到梵高丰富的色彩表现力。

几乎所有画家都会遇到特定的问题,譬如,如何利用笔触来呈现人或物,如何在空间中展开叙事,怎样运用光与影来操控视觉……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将看到不同艺术家所提交的各自答案。正是这千差万别的答案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串联起欧洲的“图像制作”历史,并讲述着其背后的“观看之道”。

春光烂漫宜看展——三月好展推荐

作者:姜金军(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中对美好事物的期许,桃花盛开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浪漫的诗意,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之作了最好的诠释。陶渊明曾做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随着社会局势的动荡,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最终转向“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面对现实,陶渊明借杯中之酒浇胸中块垒的同时,也找到了一处精神的乐土——桃花源。

“桃源何处——馆藏仇英《桃源仙境图》特展”海报

历代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文本的绘画创作非常多,南宋陈居中《桃源仙居图卷》、明代周臣《桃花源图》、明代文徵明《桃源问津图》、明代钱榖《桃花源图卷》、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清代王翚《桃花渔艇》、清代石涛《桃源图卷》均以不同的构图和表现形式诠释他们对桃源之美的心灵共鸣和多样言说。

“桃源何处——馆藏仇英《桃源仙境图》特展”日前在天津博物馆开幕,令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件传世佳作。明代画家仇英的《桃源仙境图》(绢本设色,纵175厘米,横66.7厘米)以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构思描绘了一个“烟云供养”的桃源境界。仇英(约1498—约1552),字实父,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嘉靖年间画家,人物、山水、走兽、界画皆以精美著称。他与沈周、文徵明等画家多有交游,不断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并开创了青绿山水的新典范。

桃源仙境图(中国画) 仇英 天津博物馆藏

《桃源仙境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该作品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构图饱满大方,用笔流畅自如,色彩妍美典雅,既具有浓郁的唐宋山水画风,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新兴阶层的审美风格。全画采用竖幅高远章法,三层叠进,近、中、远景层次分明,不论一树一石,一草一木,还是人物动态和表情都描绘得严谨工细,精妙入微。近景古木苍翠、桃李芬芳,一棵主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近处山洞之顶,既有“挂岸盘溪”之姿,又有“欲附云汉”之势,加之青藤盘绕,更显其古,其间涧壑幽深、清流急湍,河岸一侧有三位高士逸兴正浓,其中一位正在弹琴,另一位于旁静听,第三位则欣然起舞,不远处又有河上板桥、童子捧瓯,河岸另一侧则巧置一童子提食盒侍立,五个人形成动、静、聚、散的巧妙和谐关系。中景为洞顶上方由云蒸雾漫所烘托出的层峦叠嶂,一人沿山路登临而上,山上有观云亭,几乎没于云海之中,山间瀑布激荡流泻,飞花溅玉,琼阁瑶台与松柏相辉映,松林则异于近景古松,呈现挺拔俊秀之姿,林间亦点缀人物。远景仍由山间祥云缭绕“分割”,主峰虽不如中景山峰姿态奇绝,但静穆浑厚,山间亦有楼阁人物,斜晖云海之中,几组远山如碧玉般点缀其中,更使画面有超然物外之美。

仇英《桃源仙境图》把文学文本、艺术理想与当时的社会审美相结合,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成功的审美诠释。《桃源仙境图》与《桃花源记》既有内在共同的诗意审美,又不尽相同,二者除了体裁、形式不一样,具体艺术元素也有差异。应该说,图画与原文有了一些偏离,但同时也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加工,更符合山水画的视觉审美表达,比如“土地平旷”变成了层岩叠嶂,“屋舍俨然”变成了瑶台楼阁,“往来种作”变成了临流赏琴,更加入了弥漫其间的云气。这一切,可以说是历代轩冕才贤、岩穴上士的“标配”,既有嵇康等人竹林吟啸时的洒脱不羁,也有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时的曲水流觞,更有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式的知音之赏。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9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