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丁小芳
八月秋风带着丝丝凉意,眼下正是泡椒成熟时。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耿屯村红泡椒种植基地,一个个火红的泡椒,让丰收的群众喜上眉梢。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2021年,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身为耿屯村的支部书记郜彬积极作为,为村民寻找致富新路径,组织全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赴山东寿光实地考察后,流转土地230余亩,采取“党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泡椒、西瓜、、西红柿、油桃、等特色种植产业,2023年夏季村里种植的西瓜、油桃获得了丰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今年种植的泡椒长势格外好,挂果率高,每亩产量大概在12000斤,年收益保守估计在35000元。目前,红泡椒已经进入了盛产期,采收期将持续到10月底。现在泡椒供不应求,收益相当可观,销路十分旺盛。”基地负责人袁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地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民兴。泡椒种植管理周期相对较长,从整地、定苗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能有效带动周边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支部书记郜彬介绍,泡椒真是我们村的“致富椒”,工人大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泡椒从育苗、种植、施肥、浇水、除草、采收全过程都有工人们的参与,工资一天一结,每天人均收入100到120元不等,已带动周边近100户农户增收。
“多亏耿书记带动,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变成了上班族,每月2千多块钱,种植场有什么活干什么活,还能照顾家庭,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正在忙碌的村民笑着说。
特色种植产业,在钜桥镇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喜获丰收。下一步,钜桥镇将依托广阔的市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继续扩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将特色种植打造成为兴乡富民的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