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摆脱“靠天治霾” 河北治污抓犯罪嫌疑人6265名

2016-12-05 08:04:37     来源:新浪

  原标题:摆脱“靠天治霾”,河北在行动

  尽管迎来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降温天气,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市民心情却颇为欣喜,连续笼罩的雾霾终于可以被冷空气驱散。11月22日,石家庄市区空气质量竟然久违地变成“良”。然而,“靠天治霾”终究不是万全之策。

  今年1至9月,河北省空气质量整体好转,优良天数达166天,同比去年增加24天;PM2.5全省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7.1%。正当各部门沉浸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绪中时,9月底石家庄周边一场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却将这种乐观打入谷底,随后而来的雾霾天气更令人猝不及防。

  “河北今冬的雾霾天气来得早、来得快。”河北省环保厅环境执法监察局副局长朱从利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今冬明春,河北将重点打击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有色金属、制药等安装在线监测设施的涉气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整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不过,治霾仍然只能“人努力,天帮忙”。

  打击: 重拳出击联合执法

  排污企业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罚金245万元(含行政处罚145万元);5名责任人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处单处罚金两万元、有期徒刑一年不等的刑罚。这是河北省首例大气污染刑事案件的法院判决结果。

  2014年4月,邢台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环安支队在对大型化工企业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突击检查中发现,该公司不仅存在恶意偷排偷放废水烟尘行为,还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造假,于是对该公司开出245万元罚没款。

  随后,此案进入司法程序,经检察机关公诉,邢台市桥东区法院于2015年4月作出上述判决。对大型企业开出高额罚单,成为这起涉气污染环境刑事案件的吸睛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消息显示,该案发生后,建滔公司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废气、废水、烟尘等多项环保达标改造工程,目前公司所有环保治理工程均已完成,且能够稳定达标运行,厂区并无灰尘,外排废水也优于国家标准。

  “没有打击重罚就没有积极有效的整改。”河北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直言。

  论及雾霾的成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是主要原因,其中涉气企业非法排放废气危害极大。然而,在具体执法检查过程中,这项本应该由环保部门承担的工作却遭遇瓶颈。事实上,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地方保障不充分等原因,基层环保执法能力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甚至之所以有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弄虚作假,其背后就是一些基层环保监测人员故意瞒报,甚至权力寻租牟取经济利益。

  2013年9月18日,河北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正式成立,当年10月中旬,河北各市和重点县都成立起对应的环保警察队伍,河北也成为全国首个设有环保警察队伍的省份。截至目前,河北各地环安警察队伍共立案侦办刑事案件4140起,破案35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265名,查处相关治安案件7620起。

  2013年冬,河北各级公安、环保部门首次开展联合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大气环境污染成为行动打击的重点。此后公安部门主动参与调查执法,公安、环保两家联合执法成为常态,专项行动每年开展一次。

  河北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冯帆表示,这种联合执法能有效解决环保执法部门遇到的执法难问题,有利于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

  2015年3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该庭采用环境刑事案件、环境民事案件和环境行政案件“三审合一”集中审判模式,受理全省复杂、疑难、影响较大的涉环境案件。2015年5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处正式成立,该机构充分整合了职务犯罪侦查、公诉、民事行政监督等多项法律监督职能。从此,在打击大气环境违法犯罪方面,河北开始了环保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执法。

  减排: 壮士断腕步履维艰

  9月下旬以来,受到逆温、静风、湿度较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京津冀尤其是河北中南部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气质量急转直下。进入到11月,河北多地连发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

  在北京、保定等地相继出炉的大气污染源解析中,燃煤均是大气污染的最大贡献源。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迫使河北管控煤炭、减少煤炭消费量,2014年,河北大幅压减煤炭消费,首次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2015年,河北通过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关停取缔实心黏土砖瓦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全省削减煤炭消费500万吨。

  然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查结果显示,河北燃煤压减工作推进不力。

  来自河北内部的声音从侧面证实了这些问题。今年9月,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在向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汇报中表示,一些地方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管理粗放、缺乏协调等问题,有的市县政策措施存在照搬照抄、不接地气的现象,致使任务落实打了折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较慢。陈国鹰坦言,目前,加强散煤治理已成为河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但散煤销售点多面广渠道多,且大多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集群规模小、效益差、整合和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在取舍上一直在犹豫观望;散煤、焦化、矿山、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

  协作: 环保先行联防联治

  11月18日,北京的霾橙色预警及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仍在持续。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当天北京白天空气质量指数为220-240,达5级重度污染。京津冀的雾霾俨然实现了“一体化”。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摘掉雾霾“黑帽”需要京津冀三地合力而为。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已经成为京津冀三地的共识,京津冀一体化环保已经先行。相关专家认为,京津冀环保一体化,区域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均衡,三地应在限行、限排、油品质量、环保标准等方面逐渐协同统一。由于三地目前都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各自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协同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强。

  今年3月,面对新一轮雾霾的袭来,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沧州6市首次统一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同步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响应措施。预警标准的统一,为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11月21日,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发布,其中体现了“京津冀统一预警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