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摆脱“靠天治霾” 河北治污抓犯罪嫌疑人6265名(2)

2016-12-05 08:04:37     来源:新浪

  11月11日,2016年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部署今冬明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监察督导工作,确定了地域、时间和人员三方联动,以高架源污染、燃煤污染、移动源污染和重污染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为联动执法重点内容。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表示,2015年冬季,京津冀两次联动应急减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7%和20%-25%,说明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而显著削减PM2.5浓度峰值。

  “河北有了北京、天津先进的环保设施、环保工艺,管理再跟上,这样治理才能把大气环境治理好。”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宋秀果表示,治理雾霾,京津冀就要携起手来、联防联控。绘制/高岳

  立法: 源头管控全面规范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是河北法条最严格、罚则最严厉的一部法规。”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冯志广表示,该条例按照“源头管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全面规范。

  针对大气治理的关键问题,该条例进行详尽的规定。在燃煤污染防治方面,条例专门就煤炭减量、禁燃区划定、煤质管理、锅炉改造、集中供热、农村清洁能源等问题予以明确;在总量控制方面,条例规定河北将逐步削减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将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80%的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条例还对篡改监测数据等技术性大气污染违法犯罪、非商用建筑扩建排放油烟的饮食服务项目、露天焚烧秸秆、遗撒渣土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明确立法。

  在河北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首次开展立法协同,就建立协调机制、环评会商、协同监管、联防联治等作出规定。

  冯志广介绍,为使京津冀三地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统一行动,联防联治,坚持标准相同、处罚相当,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专门赴京津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两地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也征求了河北的意见,三地就此项立法达成高度共识。为此,条例专门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专章明确。

  “京津冀协同立法重在‘协同’,有利于通过立法破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使三地各项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规范内容、法律责任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推进优势。”冯志广说。

  科技化是河北治霾的另一个特点。河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与环保部合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气环境状况,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域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11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市)全面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污染治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付出再大努力也只能见到很小的效果。第二阶段,持续治理,但受到很多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有时候达标,有时候又会比较重。第三阶段,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这些影响,就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

  11月21日,河北省第九次人大会开幕,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作报告提出,今后5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55微克/立方米,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争取达到260天以上。届时,治理雾霾或将通过“人努力”跳出“天帮忙”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