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七旬夫妻共用眼睛和耳朵 花16年跑完长江又修路(3)

2017-05-19 21:00:35     来源:央视网

  这条路上,一共有三个取水口,目前路修到了第一个。这个取水口,张继文还专门砌好滤水池的台基,池子里有其他市民专门安装的过滤木炭。再往下游走的两个口子,完全没有路,枯朽的竹子树木东倒西歪。我跟着张继文去探查,老人不断回头说:这里有青苔,小心滑倒;这个树藤毛刺扎人,小心躲开……

这样的文件夹,超过80个

  汪蓝英说:“以后走不动了,翻出来看一看,就像是重新走了一遍,重新生活过一回。”

黄葛树是从家里移栽过来的

  看照片的间隙,张继文突然又开口说:“我再修4年路,修到80岁,做不动了为止。”

  张继文有一个绰号叫“长江之哥”,除了长江源头沱沱河准备今年去,整个长江流域,他和老伴已经用16年“跑”完了——他跟着沿江的国道跑,汪蓝英坐大巴到下一站等他。这个时候,耳朵和眼睛都分开了,他们的约定是,每隔1小时,张继文要看看手机。

  除了森林里修的两条路,张继文还走了大部分人走不了的万千条路,这些路,在他亲手绘制的100多张地图上,用小红旗一一标注。

这样的手绘地图,超过100张

  老伴汪蓝英大多数时候承担帮他送饭的工作,她从小有眼疾,只能模糊看见点人影,陡坡需要张继文搀扶。她声音敞亮地说:“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

 张继文修的路

  这个休息区的旁边,张继文还修建了宣传栏、石碑,宣传栏上有他专门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森林防火知识、故事、新闻,他不定期更换张贴。石碑上是他用油漆和排笔写的护林标语。每一块石碑上,他都会认真留下自己的名字:护林志愿者张继文。

这样的文件夹,超过80个

张继文和老伴

  张继文听力残疾,几乎为0,世界对他来说是安静的,路就是他的世界。

老人每修一处,都要做好宣传石碑

扛树干做护栏

老人走过的路,用小红旗标注副本

  在涪陵森林公园的密林深处,从2012年开始,张继文肩背手提,一个人自费修路。一颗石子,半块砖头地铺成了村里孩子们上学的来路和归途,铺成了接山泉的老人们最快乐的一段晨昏时光。

  张继文的一天是从早上5点开始的,天还黑着。跟我们被闹钟唤醒不同,他是被筋骨和肌肉唤醒。76岁了,他依旧保持着早上醒来在客厅翻筋斗、打倒立的习惯。他耳背,但是楼下的邻居听得见咚咚声响。儿媳专门在客厅里铺了很厚的地毯。

  另一次是要翻出山路的护栏,填塞梯坎和山壁间的空缝。护栏外是崖壁,76岁的老人,需要一只手拉住护栏,另一只手弯腰下去填砖,张继文人悬在空中,汪蓝英的心也悬在空中,眼睛看不清,她靠大嗓门呼唤老伴,有时候,音量大到接近于“吼”,焦急中全是紧张和担心。

  张继文怕老年人摔着,又主动揽下了这条路。跟山顶上那条平缓下坡用石子铺好、水泥抹平不同,这边是陡坡,主要是修梯坎,需要大量石板、砖头,需要细铁丝绑紧木头做护栏,沿山壁空缝的地方,还要填塞砖石,加固路基。

道路护栏的木头都是张继文一根根扛过来的

黄葛树是从家里移栽过来的

老人修筑的取水路

  石子大多是老人在公园附近的一些工地上,寻找完工后废弃的。涪陵城区里,拆迁的旧房子,他也去捡废砖头,用砖刀修整好,自己背上山。河沙水泥,就去商店买,然后分包好背上来。

  汪蓝英说,一开始,很多路人觉得张继文是“疯子”:一身脏兮兮的老头,背包也破,还给大家修路,貌似不太正常……八卦和揣测,他反正也听不到。时间长了,称赞他的人越来越多,他还是听不到,但人们的眼睛和表情,给他很大的鼓舞,他的小宇宙鼓满风帆。

  任务?什么任务?这引起了当地派出所民警的警惕,民警把他们带到所里,询问核实。民警了解到两位老人传奇的故事后,专门派人把他们送到入海口景观最壮丽的一处,帮老人在他们的手绘地图上,贴上了最美的一面小红旗。

  老两口都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用导航,却走完了长江,走完了全国,黑龙江漠河、新疆、西藏、海南……

修好的第一条路

  80多本资料夹,浓缩了这对夫妻一生的路:照片、手绘地图、日记、所有的捐款回执(从地震到海啸到捐助的个人)、感谢信……

最珍爱的照片

彼此的眼睛和耳朵

老伴总是把肉夹给体力劳动的张继文

  老伴和家人也反对,反对的理由只是担心安全,但是反对无效,张继文十几年前听力渐失后,他就拥有了一个独立的、不受干扰的强大的小宇宙。这个小宇宙,甚至有少年般的天不怕地不怕。

  原标题:共用一双眼一对耳 夫妻俩跟路结缘

这样的背包,张继文用坏了十几个

  一路自己看地图,坐公交、换大巴,共用双眼和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