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2017-05-30 22:00:04     来源:廊坊新闻网

  生活在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海南,女白领小黎在上班的同时,还在“朋友圈”里兼职卖起了水果。近几个月来她所发的朋友圈信息几乎全和她所卖的水果有关。“草莓来了,绿色食品无农药”、“目前这些水果有现货,海南热带水果超好吃”、“荔枝来了,520也要来了,送礼时间到了”。

  很多普通人认为微信朋友圈属于私人空间,在朋友圈售卖自制食品时,监管部门不应介入私权领域。实际上,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只要是家庭成员和经常交往的朋友圈子之外的不特定多数人能够阅读或以其他方式了解到,就超出私权领域。

  小黎表示,她的朋友在三亚承包了一片果园,所有的货都是直销,她这边一有订单,发给她的朋友后,她的朋友就照单发货,购买者基本都是“朋友圈”中的朋友。

  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这些朋友圈的微商没有实体店,因此暂时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内。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微信朋友圈卖食品没有办理卫生许可,原材料进货渠道是否正规,烹制时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食品保鲜是否完善,这些消费者都无从得知,这无疑增加了微信销售食品的安全隐患。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家乡在东北的市民小马通过朋友的介绍,开始在朋友圈里卖起了东北特产。“东北特有蜂蜜,林场无污染,良心保真”、“东北黑木耳,朋友自家产的,口感好”……小马告诉记者,所有的货都是朋友从东北快递过来,由于购买者基本都是熟人,所以在食品安全方面,她一直非常重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70.2%的受访者在朋友圈购买过自制食品,类别包含蛋糕甜点(44.7%)、水果生鲜(26.5%)、私房菜(22.0%)、咖啡饮料(18.8%)和其他(4.2%)。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最近,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出现了卖粽子的朋友,大多打的是“妈妈制作”、“手工现包”、“家族美食”等温情牌,称是家人纯手工包的粽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这些粽子普遍配以手工制作的图片和视频,有的还将“妈妈”的照片晒出。

  这种基于熟人关系的买卖,消费者觉得省心,卖家也省事儿,发个图,沟通一下,就收钱发货。而且朋友圈“私房美食”大多数都强调美食自制、无任何添加剂、原料纯正无污染,这在一定程度上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加上都是认识的朋友,不少人碍于面子都会成为这类食品的消费者。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私房粽走红朋友圈

  端午节的粽子你是在哪买的?今年,除了超市这个传统阵地外,粽子全面进军微信朋友圈,除了一部分微商代理各种礼盒粽之外,许多人还把自制的“私房粽”拿到朋友圈吆喝,生意还不错。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

  (原标题:朋友圈“私房粽子”买了吗?微信卖食品,有些真相说出来吓一跳)

朋友圈“私房粽”走红 业内人士:无监管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