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廊坊市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 让非遗项目“优”起来

2022-09-16 09:38:23 来源:廊坊都市报

与体育休闲健身相结合

让非遗文化“留”下来

安次区第什里风筝2009年入选河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已有5代传承人,被誉为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为促进第什里风筝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我市推动成立第什里风筝协会,逐步形成了“艺术派”与“市场派”两种生产经营方式,全力发展风筝特色产业。

目前,已形成以第什里村为中心、辐射附近20余个村的风筝制作产业集群,成为京津地区最大的风筝生产加工基地,年产风筝600万只,年产值达53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加强非遗与体育休闲旅游相互融合,连续举办四届国际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锦标赛、两届廊坊市民俗文化节、河北省首届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发展包括风筝文化一条街、风筝规划馆等12个旅游文化项目。6年来,第什里风筝小镇综合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销售收入1.6亿元,旅游总收入7.3亿元。

第什里风筝小镇的建设是我市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体育休闲健身相结合的缩影。我市以建设环京津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带为目标,积极整合非遗资源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着力推动我市旅游从单一的传统观光游向观光和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转变。

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让非遗产品“活”起来

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不仅是文化工程,还是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从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非遗企业股权上市等方面入手,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发展。支持非遗企业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市非遗文化企业上档升级。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10家、市级34家,“京东景泰蓝”“大城红木家具”“永清冀派核雕”等非遗项目,通过成功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着力打造了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园、大厂景泰蓝文化产业园、永清核雕文创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增添新动力。大厂、永清先后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景泰蓝之乡”“中国核雕之乡”称号。

同时,积极推动非遗企业股权上市,解决“融资难”问题,拓展更多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2015年,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创廊坊市非遗企业融资新模式。多次举办非遗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培训会,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发展注入资本活力。未来,我市还将陆续有非遗企业完成股权上市。

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让非遗根基“强”起来

深入挖掘“非遗+旅游+资源”,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品质,对廊坊之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吸引更多京津冀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推进“非遗美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三河小熏鸡、大厂肥牛、薛家窝头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味道”,成为京津冀地区经典美食;燕南春、迎春、五美酒等地方酒也让游客感受到廊坊人的好客热情。

推进“民宿+非遗”,提升居住体验。我市各地民宿均结合本地非遗资源摆放非遗文创产品,环境幽雅,为游客营造了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

推进“非遗+特色文创产品”,提升购物体验。开发、做优、培育非遗文创产品和农副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纪念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廊坊礼物”,打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旅游品牌,旅游吸引力特色鲜明。推出“洼淀文化休闲游”“运河通航联动游”等8条特色旅游线路,其中涉及到非遗体验基地、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产品的线路6条。

推进“中医药+生态”,提升康养体验。以新绎七修书院、中医李氏正骨等非遗资源为依托,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积极打造新绎七修酒店、彦清中医正骨医院医技体验基地、固安来康郡康乐景区等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开发新的旅游体验项目,加强“非遗+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记者 张泰源)

关键词: 非遗保护传承 公共文化服务 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 屈家营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