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本报记者孙建伟通讯员王泽铭 邰涛
(相关资料图)
健全工作机制、志愿服务送上门、加强阵地建设……近年来,内丘县积极探索有效运行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平台、精心策划活动载体、精准对标群众需求、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多平台实现融合共建发展,确保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走出一条具有内丘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之路。
健全工作机制,为文明实践“夯基垒台”
“我是一名农民,前几天的强降雨造成我家种的玉米出现倒伏现象,急需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日前,内丘县“百姓议事厅”微信群收到一条群众的求助信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即组织农技专家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现场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近年来,内丘县委围绕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全域化、品牌化建设的目标,加大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19个,覆盖率达到100%。
为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服务群众,内丘县积极推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百姓议事厅指挥调度中心、网上信访受理中心、数字政务中心和电子商务等多部门的平台融合共建。以此为基础,将冀云内丘APP打造成“新闻+咨询+政务+服务+商务”为一体的掌上服务平台,开通百姓问政、心愿池、咨询、投诉和领导信箱等栏目,便于群众随时随地开展咨询、诉求和信访投诉等。还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和电子商务等资源形成菜单提供给群众,群众可非常方便地从平台查询信息、反映问题、寻求志愿服务。该模式把平台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有效连接起来,实现“跨界融合建设”和优势互补,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实践中,内丘县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解决群众“微心愿”和“急难愁盼”等问题。“线上”利用“百姓议事厅”“网上信访受理中心”等平台及时吸纳群众诉求。“线下”通过“好大哥”“老梁说事”司法调解志愿者、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等各种志愿者组织精准开展司法援助、扶贫解困、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不同需求。
志愿服务送上门,对接一老一小“个性需要”
日前,记者到内丘县表善社区的文化小院走访,看到多位老人在这里下棋、唱戏,还有儿童在读书、绘画……一派温馨祥和的画面。“我就住在附近小区,没事了就经常来这跟老伙计们下下棋、唱唱戏,看见他们我心里就特别高兴。”社区居民裴新社告诉记者,这里还有很多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周到服务。
“我们社区的‘表善王哥志愿服务队’经常为社区老人上门提供服务,帮他们收拾家务,干些重活,还会定期给独居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内丘县表善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计军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24小时服务,无论多晚,只要老人们有需要,志愿者就会及时提供帮助。
近年来,内丘县围绕“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着力打造日间照料和日托服务等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内丘县已建成10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309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贴心的志愿服务守护“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既要有‘面子’, 更要有‘里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内丘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秦风英说。
今年以来,内丘县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宣传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宣传。统筹整合在县、乡、村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体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推进服务等五大平台,并建立常态运行机制。
开展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重要内容。内丘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文明创建引领、服务项目承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组建了专业、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成员覆盖农业、科技、法律等党政群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大学生以及社会不同层面的群体。该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吸纳社会各类爱心组织、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建立了一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近年来,先后涌现出“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好大哥”司法调解志愿服务队、“表善王哥”志愿服务队、“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等一大批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全县共建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29支,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解决群众“微心愿”和急难愁盼问题800多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