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赛龙之死前传:曾是当地政府座上宾 获助解决2亿融资

2017-11-04 12:00:11     来源:中国网

  “赛龙前传”:曾是当地政府座上宾

衰落的共青赛龙老厂区。

衰落的共青赛龙老厂区。

  尽管共青城赛龙已倒闭4年,但一纸报道仍让“赛龙之死”重回镁光灯下。

  关于赛龙死因的口水战已沸反盈天多日,但位于共青城工业园区的共青城赛龙老厂却格外宁静,偌大的厂区空无一人,部分机器已出现了斑驳的锈迹。

  距离一公里外的赛龙新厂,曾经热火朝天的工地已经彻底寂静,孤零零地竖立着三栋未完工的宿舍楼和几排厂房,吊塔已出现生锈的痕迹,部分地块已被当地居民整理成菜地。

  在多位接近赛龙公司人士看来,“共青城赛龙”从崛起到倒闭,与“政府之手”关系密切。在当地政府资金及用地支持下,赛龙一度达到营业收入20亿元,年纳税超亿元。然而,当市场环境突变,支持减少时,“赛龙神话”终于破灭。

  赛龙曾被给予“法定”之外的优待

  公开资料显示,共青城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其前身是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2010年设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人口仅20万。

  对于年轻的共青城市来说,招商引资是从其2010年设市之初就重视并大力发展的头等大事。

  据当地媒体报道,设立之初,共青城市即确定了招商引资的发展战略。2010年12月,共青城开发区党委书记李晓刚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会时要求,全区上下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努力开创开发区项目建设的新局面。

  李晓刚此前对媒体透露,2010年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大批好项目,截至2010年11月份,共引进项目48个,签约资金229亿元;启动建设了一大批好项目,截至11月份,据统计80%项目已经开工,目前整个投产项目14个。共青城设市同年,共青城赛龙便被作为优质企业引入。此项目7月份签约,9月份投产。

  深圳赛龙高管王某告诉新京报记者,正是看到了共青城市非常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发展前景,2010年9月,共青城赛龙公司成立,代小权担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投资合同书补充协议显示,当年,共青城为了吸引赛龙进驻,给予了赛龙巨大的优惠。

  双方约定,共青城赛龙投产之日3年内,除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共青城市政府从专项资金中给予80%的奖励扶持,之后5年减半扶持,共青城赛龙高管两年内免个税。

  作为赛龙进驻的对价,共青城市政府承诺通过银行或融资平台,帮助共青城赛龙解决2亿元的融资。

  在工业用地方面,共青城市政府提供500亩工业用地给赛龙,且在共青城赛龙注册成立一周内,启动挂牌程序,确保赛龙摘牌。而土地使用权款项,需要在共青城赛龙获得土地使用权一个月内,一次性全额扶持共青城赛龙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共青城市政府提供200亩优惠商业用地,用来配套专家、客户休闲会所、住宅等商业开发。其中,100亩商业用地与500亩工业用地连成一片。

  起初,共青城赛龙进驻后,首先使用共青城工业区的一个现有厂房进行生产,并启动新厂建设。共青城赛龙用500亩工业土地作为抵押,由共青城财投公司提供融资数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共青城财投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2亿元,由当地国资局100%出资,是当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对远道而来落户的赛龙,共青城市政府甚至还给予“法定”之外的特殊优待,但后来又被法院认定为无效条款。

衰落的共青赛龙老厂区。

衰落的共青赛龙老厂区。

  记者得到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某共青城赛龙前高管在和公司劳动合同诉讼中称,根据原告与共青城市开放开发区管委会的《补充协议》约定,高管人员2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而法院对这一协议并不认可。法院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免纳个人所得税的事由应由法定,“非因法定事由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条款均是无效条款”。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共青城赛龙发展迅速,在当地用工一度超过3000人。当地政府审计数据显示,共青城赛龙2010年9月正式投产,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亿元,净利润0.07亿元;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8亿元,净利润0.19亿元;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8亿元,净利润0.68亿元。

  此外,共青城赛龙的纳税也迅速增长,2010年共青城赛龙纳税仅601.28万元,2011年共青城赛龙公司纳税合计为43518407.69元、2012年共青城赛龙公司年纳税合计为102380661.00元。

  在给共青城当地带来利税的同时,共青城赛龙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赛龙本身用工需求强,又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落户,把共青城市就业都带动了。

  共青城出租车司机查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妹妹、侄女以及嫂子以前都在赛龙公司上班,当时赛龙公司效益非常好,工资高于其他公司,总能及时支付。赛龙的进驻,带动了一大批公司的进驻,连出租车行业效益都被带好,自己经常送客人到赛龙公司。

  在运行老厂的同时,共青城赛龙还在共青城设立房地产公司,并在工业区建设新厂。

  “这个新厂从2011年开始建设,我们公司已经参与了,主要负责员工宿舍楼的建设。”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共青城赛龙新厂区占地数百亩,目前三栋宿舍楼以及厂房主体已经建成。一位胡姓债权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新厂建设热火朝天,赛龙公司的工程款项大体能及时支付。

  此后一直到2012年(倒闭的前一年),赛龙也是共青城市政府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共青城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其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以更实的举措做强骨干企业”,其中提到“重点支持赛龙通信与摩托罗拉合作,研发智能手机,开拓国际市场,力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2亿元以上”。

  危机始于突失摩托罗拉订单

  与共青城市政府的亲密合作并没有维持太久,“黑天鹅”降临。

  2012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不久摩托罗拉宣布停止生产手机。这瞬间将位于中国江西共青城的这家地方明星企业推入不测境地。在完成了此前获得的两年摩托罗拉的订单后,深圳赛龙失去了其最大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