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赛龙之死前传:曾是当地政府座上宾 获助解决2亿融资(2)

2017-11-04 12:00:11     来源:中国网

  据与共青城赛龙一脉同源的深圳赛龙前员工徐某回忆,2011年左右,深圳赛龙获得摩托罗拉的订单,由此走上其发展“巅峰”。该员工称,摩托罗拉要求其供应商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从而完成从整机设计到手机生产一条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深圳赛龙才开始在共青城设厂。

  在徐姓员工的记忆中,2012年底,就感受到公司可能面临困境,“2013年过年时,公司没有发过节费”。

  失去了摩托罗拉这个客户的深圳赛龙,规模已经扩大了。2013年上半年,新的订单无法填补失去最大客户的损失。“2013年6月左右,公司开始少发薪水,”徐姓员工对记者称,“公司发邮件给我们,通知先发二分之一的,之后又降低到三分之一。”

  2013年上半年,深圳赛龙做了一系列自主研发,到5、6月份的时候,超薄机项目获得成功,也获得了订单。“但当时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有订单,但是已经买不起生产材料。”一位当时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员工介绍。

  “当时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不相信公司会死,并由人力部门出具了欠薪证明,承诺有效期至上述欠薪发放为止。”徐姓员工称,代小权一直说现在没有钱,但是会找到钱恢复生产,能够翻身。

  疑被银行抽贷数亿元

  突失大客户后,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

  据代小权代理律师谢民介绍,2013年10月,共青城金融机构以赛龙公司订单缩减为由突然收紧贷款,共抽减“赛龙系公司”5亿人民币贷款。

  据代小权方面描述,2013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系主任詹政,调任共青城任副市长。詹政找到了代小权,以赛龙曾向“政府”(即财投公司)举债为理由,停供赛龙在当地的银行贷款。

  2015年的一份《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领导分工的通知》显示,詹政的职责是:协助市长负责金融、保险和私募基金工作;分管金融办;联系驻市各金融机构以及保险机构。

  对此,詹政进行了否认,共青城市政府也否认主动抽贷。“共青城赛龙2012年起摩托罗拉的订单骤降,其很多银行贷款都是用信用证或订单做抵押,故银行缩减其贷款规模。”当地政府称。

  11月2日,新京报记者探访财投公司,试图寻找背后的真实原因。探访发现,财投公司位于共青城市财政局三楼,三个办公室,数十名员工。

  财投公司主要靠发行地方债融资。其中在2016年发行债券8亿元。作为共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资产经营的主要实体,财投公司主要职责是对共青城市内土地进行开发和投资。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财投公司已经对外投资了14家企业,并曾借款给多家公司进行资金周转。因贷款未及时归还,财投公司还曾将共青唐人服饰有限公司、江西省摩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赛龙未完工的新厂。

赛龙未完工的新厂。

  这家实为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投公司”曾给了赛龙大量的借款。在赛龙遭遇经营危机的时候,共青城市政府担忧这笔钱无法顺利收回。

  在对媒体的回应中,共青城市政府对此并不讳言,表示,由于赛龙公司欠下了大量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即财投公司)的借款,生产经营又异常,政府担心企业破产倒闭后,贷款和借款没有着落,才被迫介入企业重组。

  在赛龙被“抽贷”之际,全国性的地方债清理方案正在落地的过程中,在地方融资平台大举清理的背景下,地方再融资渠道也随之收紧。

  银行减少贷款后,直接导致了赛龙公司的困局,其老厂房自2013年10月停产,新厂房停建。“当时,我们突然得知消息,赛龙公司被断贷了,此后我们再也收不到工程款。”据胡姓债权人表示。

  贷款一停,当时前后9亿人民币的海外订单无法完成,价值近5亿人民币的原材料瘫痪在厂房,资金链瞬间断裂。

  对于银行缩减贷款原因,共青城市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还进一步向媒体透露,赛龙依托摩托罗拉订单,2012年摩托罗拉订单大幅减少。共青城赛龙有一笔3000万元银行贷款到期,需要过桥资金。当时银行答应通过过桥资金继续放贷给共青城赛龙,共青城赛龙找到一家金融中介高息借款3000万元,结果还贷之后,银行收紧了信贷,其他银行得知此事后,也收紧了贷款。

  “当时,代小权公司的过桥贷款是由我们公司提供的,不过不是高息,年化利息不到10%。”前述金融机构负责人周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出示了代小权的还款协议,这笔过桥贷款由当地银行介绍,其本人因此与代小权认识,整体感觉代小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如果不是詹政等政府官员在其中打压,我的3000万,代小权早就还上了。”其称。

  被指欠债7.36亿,当地政府否认搞垮赛龙

  在最初对“赛龙之死”的报道中,共青城前副市长詹政还被代小权方面指控:曾在赛龙面临重要重组的过程中,向赛龙方面索要股权。

  对此指控,共青城市政府和詹政本人方面都予以否认。

  就在“赛龙之死”被报道并不断发酵的第二天,共青城市政府通过微博回应。该微博称,共青城赛龙已停产4年,截至目前,“仅在江西省内负债就达7.36亿元”。以此反驳外界关于政府“搞垮”赛龙的说法。

  共青城市政府在这则澄清微博中披露了“审计报告”称,经审计,共青城赛龙2010年9月正式投产,从2010年到2013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为42.23亿元,净利润累计亏损3.07亿元。“赛龙公司严重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超过200%。”

  詹政本人通过多家媒体回应称,赛龙公司四年前就已经是“僵尸企业”,不仅如此,赛龙的投资属于“空手套白狼”。新京报记者试图联系詹政,但其电话多次拨打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此外,新京报记者将诸多问题整理成采访函,致函共青城市宣传部,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共青城市政府和詹政本人的说法同样无法得到证实。在对深圳赛龙员工的采访中,深圳赛龙方面多位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2013年共青城赛龙并未停产,而是仍然正常维持。“2014年,我去过共青城赛龙,帮过公司出过货。我最后一次到共青城赛龙出货是2015年初。”一位深圳赛龙前管理人员称。

  不过,在媒体随后对此事的调查中,共青城赛龙被发现在2013年10月前已出现债务问题,当时资金链或已断裂。据统计,共青城赛龙具有246条风险信息。

  出租车司机查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赛龙倒闭后,其妹妹等全部失业,被迫外出务工或返回乡下务农,其出租车收入也有所减少。

  “目前赛龙还欠我们近千万,公司才是最惨的,三位大股东把全部身家性命压在了工程上。”为了保护建成的员工宿舍,胡姓债权人一个人留守,并在宿舍前开辟了一块菜园。

  ■ 延展

  重组屡败 疑云待解

  政府债权不受损失是当地考虑重组方案时关注重点

  在赛龙员工眼中,正是共青城赛龙拖垮了深圳赛龙。据共青城官方给出的说明,共青城赛龙最多时有工人3000名。

  新京报记者从共青城官方获得一份说明材料称,共青城赛龙投产后仅从事手机SMT贴片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个说法遭到曾在深圳赛龙负责手机生产的王姓员工的驳斥。

  “我去过多次共青城赛龙,当时共青城赛龙负责手机加工,包括最终出货,并不仅仅是贴片。”

  共青城市前副市长詹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代小权拿的订单都是亏损的,比如别人报价30美元,他报价15美元。

  多位赛龙员工则对此进行了反驳,徐姓员工称,通过摩托的订单,已经证明公司的品质和能力,就算利润薄一点,也不是亏损。

  一名在采购部门工作的员工称,部分订单都是对方公司先交定金,公司再发货的,“如果对方不信任你,怎么会先交定金”。

  对于共青城市政府所说的共青城赛龙2013年10月就停产,王姓员工也不同意:“2014年,我去过共青城赛龙,帮过公司出过货。我最后一次到共青城赛龙出货是2015年初。”

  在深圳赛龙的前员工眼中,台湾信亿的重组是他们知道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共青城市提供的说明材料称,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赛龙陷入困境后,引入了台湾信亿科技进行自救,由台湾信亿向赛龙公司提供运营资金及原材料采购款,台湾信亿收取一定的报酬及资金占用费。

  徐姓员工称,台湾信亿2013年10月参与重组后,把之前公司拖欠员工的薪水都发了,“这意味着2013年10月之前离开的员工,薪水都结清了,但之后留下的,则在重组失败后继续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