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廊坊市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7-11-30 01:00:00 来源:廊坊日报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座座供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场所拔地而起,促使孩子们的素质得到综合全面发展;“清明祭先烈”“争当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在润物无声中让道德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文明廊坊载德而行,道德航船扬帆致远。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市积极开展一系列内容鲜活、寓教于乐、扎实有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编织成一张无缝隙的关爱保护网,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组织主题活动,让文明花种洒满校园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要当一名解放军,穿上帅气的军装保家卫国!”“我要当一名舞蹈家,在舞台上展现个人的风采!”……11月15日下午14时,市第十小学四年级三班教室里,一场主题为“畅想我的中国梦,走进新时代”的主题中队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学校陆续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十九大精神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班级中队辅导员杨雪说。

从2011年开始,我市连续七年以“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主线,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和潜移默化中树立志向、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11月10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举办的“美丽教育 筑梦人生”校园文化节上,大型诗朗诵《中华少年》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演员们时而深情默默,时而慷慨激昂,台上台下的全体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从今年起,全市大中小学在校学生每年可免费观看一场优秀戏曲演出;每逢周六,全市众多小学生就会走进市青少年宫推出的“红领巾讲堂”,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市第一实验小学积极开展主题为“我的中国梦”之“争做美德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广阳区南尖塔中学举行主题为“传递感恩、点燃梦想”的感恩教育活动,霸州市胜芳镇北环路小学举办了“诵读经典 品味国学”诗歌朗诵比赛,文安县滩里镇小学召开了传统文化推进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我市校园遍地开花,让未成年人亲身感受传统、感受经典、感受文化、感受时代,形成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朝气蓬勃的精神主流,引导学生们实现“我的中国梦”。

搭建特色平台,用实践活动培育美德少年

10月28日下午,市青少年宫里,百余名小学生正端坐在教室里,观看微视频宣传片《我们的新时代》。这是由共青团廊坊市委策划创作的一部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以少先队员为主要受众的公益宣传短片。

“这部片子采用的是同学们喜欢的动漫形式,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成长,我感到很幸福!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牢记习爷爷的嘱托,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生刘霁菲说。

为使活动形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全市上下集中力量,为未成年人搭建了多种特色活动平台。目前,我市已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6个,普遍开设了钢琴、电子琴、古筝、二胡、葫芦丝、笛子、绘画、书法等20余种公益课程,大厂、香河、霸州活动中心儿童阅览室节假日全天免费开放。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组织实施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市财政设立290万元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资金,在全市5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空白乡镇各建设一所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2017年底,全市将实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和省级、市级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目标。

廊坊博物馆通过举办特色展览,打造廊博特色文化品牌,为青少年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团市委积极深化和创新“手拉手”活动、少先队“雏鹰争章”、“家乡文化大搜索”青年志愿者行动、“红领巾环保行动”等品牌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全市7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通过搭建富有特色的平台载体,我市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动员社会各界,编织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

11月15日上午,去年9月挂牌的廊坊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弘源心理咨询工作室里,两名小学生在做一种沙盘游戏,接受心理咨询师周俊意对他们进行的箱庭疗法。

“挂牌一年多来,我们接待的个体咨询有100多名,还走进全市大、中、小学校园做了30多场心理讲座辅导,受益学生达几万之众。”周俊意说,到他们这里来做咨询的80%是未成年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她希望凭借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和老师、家长们一道,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做必要的辅助引导。

弘源心理咨询工作室拥有3名资深心理咨询师、57名心理咨询志愿者,主要开展面谈、电话和网络咨询辅导。据了解,全市共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36个,具有专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350余名,志愿者人数800余名,累计培训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教师、家长、未成年人26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市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共接待未成年人来访来电2271人次,有效完成191例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辅导;区级和社区辅导站(室)接待、建档2198例,在社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30场,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了疏导情绪的心灵通道。

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将孤儿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440元,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市妇联以“爱心代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为载体,倾力打造“爱心传递”系列活动,1300多名“爱心代理妈妈”共救助、帮扶留守儿童2000多人次;市关工委及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定期入户及时了解对困境儿童成长、学习情况,实现帮扶关爱困境儿童常态化……关爱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全市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关心关爱未成年人行动,营造出社会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将精神关爱、经济帮扶、亲情温暖落到实处。

将未成年人教育延伸至社区家庭,我市广泛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坚持每周召开至少1次家长座谈会,每月至少举办3-5次家长培训会,设立家长意见本和家访记录本。各社区依托教师、“五老人员”、志愿者组建社区家长学校辅导员队伍,积极联系高校、机关、培训机构探索建立“一对一”帮扶辅导机制。2016年以来,全市社区家长学校已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560多项,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带动社区居民和其他学生参与活动达2万余人次。

针对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我市组织“助困、助学、助心、关爱帮扶行动”“三助一帮”关爱帮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90个社区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对辖区困境未成年人家庭走访,确保辖区内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社区积极对接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依托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心理咨询室等阵地,组织开展亲子知识培训、儿童心理知识培训等活动7300余场次。我市还动员社区内热心人士、志愿者与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手拉手“结对子”,进行走访慰问、辅导学业。

此外,我市始终坚持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重点开展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同时积极运用网站、公共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手段刊播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在广大未成年人中间推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关键词: 廊坊市 思想道德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