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那个表演《吃鸡》的中国哑剧开创者走了 一生酷爱戏剧

2021-05-11 15:14: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那个表演《吃鸡》的中国哑剧开创者走了

5月3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景愚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上世纪50年代,他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创作演出过多部优秀作品。他一生酷爱戏剧,对探索钻研哑剧艺术特别痴迷,他创作或演出的《枫叶红了的时候》《威尼斯商人》《可口可笑》等作品,都成为舞台上的经典。

1983年,央视举办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王景愚和刘晓庆、姜昆、马季等共同主持了首届春晚。他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王景愚生动的表演,使哑剧艺术走进广大观众心中,留下宝贵记忆。

5月7日、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原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于黛琴、雷瑞琴以及默剧演员王梓。他们动情的讲述,还原出艺术家王景愚热爱表演,热爱艺术,热爱写作,痴迷哑剧,认真追求的一生。

斯人已去,音容犹在,愿王景愚先生一路走好。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雷瑞琴

当年他在我们喜剧队是灵魂人物

雷瑞琴和王景愚当年都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喜剧队工作,作为老同事老朋友,几年她一直关心关注着王景愚,得知他去世的消息,雷瑞琴感到太突然,“3月份通话时他还聊了一个多小时,没想到竟成了最后一次。”

那次给王景愚打电话的情景仍不时出现在雷瑞琴眼前,“他情绪激昂,还把免提打开,他和同是演员的老伴我们仨一块儿聊。关于治国方针、疫情治理,他一聊起来根本我都插不上话。他脑子非常清晰,思维敏捷,特别是老党员对党的那种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回忆起过去在喜剧队共度的难忘时光,那种互相很了解也很理解的亲感让雷瑞琴有些动容,“我和王景愚还是比较有共鸣的,见面一聊起来话很多。他不趋炎附势,不争权夺利,他就热爱表演,热爱艺术,热爱写作。他这人这一辈子没有丑闻。”

直到现在,雷瑞琴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第一次看王景愚的戏就被震撼的感受。那部戏叫《枫树湾》,是描写农民起义的故事。王景愚在里面并不是主演,他饰演的反派“匪兵甲”给雷瑞琴留下深刻印象,“不夸张地说,这个戏看得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哭的是主演把农民的悲苦展现得非常真实、准确。笑的就是王景愚——他这个‘匪兵甲’一上来,就敲着锣‘铛铛铛’地满场吆喝‘乡亲们都集合了’,真是活灵活现,非常生动,非常鲜明,非常不一般。”

1977年雷瑞琴中戏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她进院时恰好亲身经历了王景愚与人合作创作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最火的巅峰时期,“那时候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的影响非常大,这个戏演了好多场,有很多剧团都排演了这个戏,真的是火到全国。在后来对越反击战的时候,这个戏还被派到老山前线去慰问演出。”

那时雷瑞琴才知道《枫叶红了的时候》的作者王景愚就是当年上学时看的那个“匪兵甲”。这也使她当时就意识到,一个演员的艺术造诣要达到很高水准,是要全面发展的,“王景愚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他还是个编剧,是个作家。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逐渐开始普及,社会上的年轻人也兴起读夜大的风潮。此时的话剧势头有点降温,原来买一张话剧票,要早晨起来排队才能买到,渐渐地变成看话剧似乎就不用排队了,再然后每场还有剩余票。出现这样的现象对话剧人来说简直难以接受。大家就想法改革,想要把观众吸引到剧场来。基于这样的背景,彼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带着试验的成分成立了一个喜剧队,雷瑞琴自那时起和王景愚一起在喜剧队里共事,成了几十年的老同事,关系处得也不错。

喜剧队成立初期,演什么大家都没有把握,但队里有王景愚在,“我们就有种特别踏实的心理——他又能演又能写,有他我们就可以有日子过了”。事实也证明了这点——1982年,王景愚创作的讽刺喜剧《可口可笑》一问世便得到观众的认可,演了很多场,大受欢迎。

现在看来,雷瑞琴认为《可口可笑》还展示出王景愚具有超前的戏剧意识的一面——他写这个戏有反腐之意。《可口可笑》讲的是一个食品公司的领导要给局长送礼,想来想去想到送一大筐梨。王景愚扮演的公司小职员觉察到领导的小动作,就跑去仓库里查看。到了仓库,没想到正好负责送梨的人开门进来,小职员急忙藏进一个空的大柳条筐里。送梨的人左搬搬,右看看,偏偏把藏着小职员的大筐抬到了局长家。局长夫人看到送来的一筐梨突然自己滚动起来,冒出来一个大活人,随后引发一系列喜剧效果。

雷瑞琴尤为感佩的是,“王景愚非常聪明,他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的很多喜剧点子,有的是喜剧人物,有的是喜剧格,有的是喜剧情节,他用各种各样的喜剧手法把一场喜剧支撑起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王景愚在我们喜剧队是灵魂人物,没有他,这个喜剧队就不存在了。”

后来喜剧队十多个演员在王景愚的带领下,创造了一台哑剧,虽然没有形成纸本,却孕育出来经典之作。当时活泼紧张的创作过程,雷瑞琴至今记忆犹新:先出一个提议,然后怎么去表现大家伙再出主意,往里边填。“王景愚是主演,也是打头的”。那台哑剧经过集思广益,各展所长,总共创作出八九个段子。

鲜为人知的是,1983年春晚王景愚的成名作《吃鸡》,以及1984年春晚王景愚和李辉表演的小品《电视纠纷》,都是脱胎于喜剧队集思广益的那台哑剧,“只不过《吃鸡》是王景愚独自创作的”。

王景愚晚年在家写字画画,还出书,雷瑞琴对此有很深感触,“他能够取得这么多成绩,离不开他的才华,也离不开夫人对他的支持。但更在于他对事业的认真追求,他的喜剧是从生活的角度夸张呈现的,很真实。”

同是剧院退休的老同事,几年雷瑞琴跟王景愚多有接触。2019年七一前,她和几名党支部委员一起买了巧克力送到王景愚家门口,“我说党的生日我们来看看您,您吃一块巧克力,甜甜蜜蜜的就知道支部在想着您呢。他特别高兴,直说哎呀,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关键词: 吃鸡 哑剧 开创者 王景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