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承德努力实现“六个显著提升” GDP年均增长6%左右

2021-08-24 08:57:39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5年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常态化帮扶等机制,切实做到零返贫、零致贫。加大产业、就业、科技等帮扶力度,支持每个脱贫县(市)培育1—2个特色增收产业。

持续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粮食播种总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万吨以上。巩固完善“一环六带”全域产业布局,持续推进“五个百万”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扶龙行动”,重点打造10个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种子农业,力争建成良种北方繁育基地。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分类实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设施覆盖率、生活垃圾治理率均达到100%,培育民宿集中承载示范村100个,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400个。

持续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大力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均达到500家,重点培育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100个。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高效能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实施“五大行动”示范项目300个以上。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0家和2500家以上。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65家,实施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0个,落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双千人计划”。充分利用高铁快捷通道,完善“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引才政策,建立京津人才“资源库”和承德人才“需求库”。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力争新建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壮大市国控、国投等企业集团实力。扎实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提高依法治税水。着力深化金融创新。消除上市企业“空白县”。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等改革部署,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巩固拓展“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成果。

高水融入协同发展

提升协同对接紧密度。紧盯在京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央企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6类重点疏解对象,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着力打造与京津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拓展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建立协同保护、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沟通机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加快承高速建设,启动津承城际铁路前期,密切与京津石航空合作,打通与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密环首都县至北京城际公交线路,实现互联互通新突破。

提升开放招商精准度。精准实施专业机构招商、以商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落地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等重点区域,全方位推动人才、技术、产业合作,构建多元化、深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力市场,力争建成特色产业外贸基地5个以上,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质量。

提升先进要素聚集度。深入实施开发区“五年倍增计划”,加快构建“1+2+7”园区全域发展格局。突出承德高新区龙头带动,加快构建“创新创业苗圃+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30%以上,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加快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力争每个开发区建设1—2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六沟园区与承德高新区联动发展,高起点打造“承东新区”。力争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

高品位建设经营城市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武烈河和旱河两岸园林景观,建设“一环五纵七横”城市路网,畅通区域大循环和城市微循环。积极研究绕城高速差异化收费政策,引导城内车辆通行外环高速,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高水规划建设“滦河新城”,打造一批集医疗康养、文旅休闲、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一批城市客厅,争创一批国家级旅游文化消费集聚区,建成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探索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城市“夜经济”,培育金融会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全面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扎实开展县城特色风貌塑造、城市更新改造、宜居环境打造等“七个专项行动”,推动人口、产业聚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快提升县城整体实力。推动承德县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持泉打造特色中等城市;支持丰宁、滦、兴隆3个环首都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环首都卫星城;支持隆化建设中部崛起新城;支持宽城打造冀东产业转型示范城市;支持围场打造全国知名的森林草原文化特色旅游城市。

全面实施特色城镇建设。重点培育32个中心镇、30个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名镇、商贸重镇、旅游强镇,建成一批民宿经济、体育冰雪、特色农业、天文科普、冷链物流集聚等特色小镇。

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对外通达,加快完善“一环八射一通道”高速公路、“三环十纵十横三联”干线公路、“一客专一城际两快速”铁路通道、“一运多通”机场网络,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大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按照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和居住街坊四级服务范围,配套建设教育医疗、社会养老、文化体育、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高站位打造安承德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各领域风险常态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机制,健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不产生新的隐债务。加强金融领域全链条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系统风险底线。

全面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完善扁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完善以市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康复医院等为主导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发挥中医药防控优势,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救援和医疗保障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县乡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推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毫不放松抓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以及重大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新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高标准打造美好家园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办好公优质教育。持续加强与京津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提升三级医疗体系服务水。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促进社会保障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拓展人社“一网一窗一次”公共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全面放开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加快建设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40张以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让群众住有所居。

提高民生工程满意度。集中力量解决好老城区交通拥堵、老旧小区脏乱差、便民市场不完备、城市内涝、如厕难、停车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向社会征集一批民生实事。(记者周文颖 王岚)

关键词: 显著提升 GDP年均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