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斯坦福学者研究计算机看脸识同性恋:准确率最高91%(2)

2017-09-09 18:00:07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发展迅速。从办理身份证件、电子支付到机场安检、办公门禁,人脸识别技术正在大规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一些研究者试图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寻找外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联系,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去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武筱林教授的《基于面部图像的自动犯罪概率推断》一文指出,机器可以通过照片分辨出谁是罪犯,谁是守法公民,识别准确率在86%以上。随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机器看脸识贫富的研究,同样引发了一些争议。

  此前,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声称其开发的人脸识别程序成功识别了参与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的9名恐怖分子,还能识别恋童癖与白领罪犯。

  尽管这些研究倍受伦理争议,但从论文来看,科辛斯基和王轶伦显然并不认同将这方面的研究完全划归禁区。

  在引言部分,论文提到,相面术可回溯至古中国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就曾“看脸”收门生。而意大利外科医生龙勃罗梭在19世纪初开创了“天生犯罪人理论”,指出罪犯可以通过脸部特征识别。

  “如今,相面术被广泛认定为一种糅合迷信与种族主义的伪科学。由于合法性问题,研究、甚至是讨论面部特征和性格之间的联系都成为了禁忌。联系不存在,这成了一个普遍的前提。然而,很多机制暗示,情况是相反的。”

  “重要的是,人类看脸判断性格的准确率低,并不一定说明线索不是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只是,人类可能缺乏探测或解读的能力……因此,我们用现代计算机视觉算法检验这个假设。”

  同性恋群体危险了!

  论文的作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警告我们,社交平台上的公开数据,可以被人利用,制作针对性取向的分类器。文章写道:“预测性取向可能对同性恋男女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严重威胁,甚至生命威胁。……许多国家的法律认定同性恋是犯罪,8个国家会将同性恋处以死刑。因此,我们让决策者、科技企业和同性恋群体知道看脸识同性恋的准确率可以有多高,这很关键。”

  虽然论文所演示的恰恰是论文所反对的,作者强调,他们并非要制造一种入侵的工具,而是为了演示一些常用的入侵路径。就在眼下,一些政府和企业就在研究人脸识别和内在人格之间的联系,风险预警迫在眉睫。作者希望,他们的研究能提醒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法规,发展相关技术,降低同性恋群体的隐私风险。

  社交网站信息显示,科辛斯基是斯坦福商学院的助理教授,2014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供职于微软研究院和剑桥大学,在公开言论中曾多次谈及隐私问题。王轶伦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6年在斯坦福获硕士学位,目前是IDG资本驻旧金山湾区的投资顾问,投资领域专注于AI、机器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

王轶伦(左)、科辛斯基(右)

王轶伦(左)、科辛斯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