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第一部海外交通史《诸蕃志》及其作者与临海

2017-07-09 11:00:27     来源:人民网

  在辽、金、西夏、蒙古先后占据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海上丝绸、瓷器之路得到空前发展,东南沿海先后有杭州、明州(宁波)、秀州(上海)、泉州等处设立市舶司,赵汝适写作《诸蕃志》及其寓居台州临海,乃至临海政治经济地位达到其历史的巅峰,都应从这样的背景上来理解。

  20世纪30年代,著名中外关系史学者冯承钧在为《诸蕃志》进行校注时,就不但利用了中国先辈的考证成果,还把这些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重新介绍回中国,使得这一海外交通史著作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典范。

第一部海外交通史《诸蕃志》及其作者与临海

  至于作者赵汝适本人,据临海出土的《赵汝适圹志》记载:“取陈氏,献肃詹事讳良翰之孙,宝制侍郎讳广寿之长女。”其妻族陈氏为台州临海望族,其祖父陈良翰在《宋史》中有传。赵汝适虽在《宋史》中无传,却在“宗室世系表”中有记载:“岐王仲忽之玄孙……银青光禄大夫不柔之孙。”据墓志则为“(宋)太宗皇帝八世孙”,而其祖父赵不柔也出现在《台州府志》的人物传《寓贤》之中,可见渊源有自。

  自南北朝以来,每次北方战乱,即有大批中原士族南迁,导致东南沿海之巨变。早在三国时,即分会稽东部为临海郡,其范围占据浙江、闽北沿海之大部,台州沿海的章安即是当时大港。记载东吴时远航台湾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开篇即说:“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书中既记有夷州民、安家民、毛民等台湾古代民族,又记载了鳞介、虫鸟、竹木、果藤等台湾生物,仅鱼类就有六十多种,成为很多滨海民族及沿海生物的最原始记录。

  我们现在讲“一带一路”,往往标举唐、元鼎盛之世,那时节,海陆交融,东西联通。但是“一带”与“一路”在历史上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却也在于它们互相竞争、各自发展之际。譬如南北朝时,即有江南之开发与《临海水土异物志》的问世;宋代与北方辽、金、蒙对峙时期,又有市舶司之广设及《诸蕃志》的出现。

  那么今天,我们更期待“一带”“一路”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诸蕃志》为南宋曾任市舶司主管的赵汝适晚年寓居临海时所作,其初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于“暇日阅诸蕃图”并“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理之联属,山择之蓄产,译以华言”。南宋以来北人南迁,江南经济及海外贸易大为发展,很多王侯将相也寓居台州府城所在地临海。

  《诸蕃志》不但是《宋史·外国传》的主要资料来源,还被收入《永乐大典》等书,更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国文字。近代德国人夏德在其《大秦国全录》中提到:“宋代赵汝适的《诸藩志》中有一些宝贵的材料。我由《学津讨原》丛书本抄出关于拂菻的部分文字。而古伯察的中国基督教及波提埃的《景教碑考》中均有摘译。”

  近800年前的《诸蕃志》在临海成书不是偶然的,甚至与1700年前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有某种地理的、历史的承继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诸蕃志》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在南宋时,台州临海出版的《嘉定赤城志》里面,已经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皆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类似的“农商皆本”的提出要到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从《诸藩志》看,当时的贸易范围:东至日本,南及印尼,西达阿拉伯、意大利诸国,书中共记载东南、西南沿海国家58个;所载各国物产有乳香、沉香、菠萝蜜、猫儿眼、龙涎等,也有四十七种之多;另外还附有海南岛之地理及物货。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南北格局,一边促使蒙古成吉思汗打通了西域,另一边也促使南宋海上贸易直达西洋;反过来,也正是印度洋的海上贸易(一路)和亚欧大草原的陆上贸易(一带)维持了南宋和北朝的“均势”。

第一部海外交通史《诸蕃志》及其作者与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