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合并一年,Uber在中国是另一种存在(3)

2017-08-01 18:00:19     来源:人民网

  至少在7月29日,临近合并一周年的这一天中午,所有人又聚在了一起。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新加坡、旧金山……这些城市的Uber中国前员工们翻出了印有Uber logo的黑色T恤,那件他们还在Uber中国工作时最常穿的工作服,聚在一起拍了大合影,每个人看起来都笑容满面。

  Uber中国员工数量达到顶峰时也不到700人,可以说,大部分曾经或仍然在Uber中国工作的人都在群里了。这是Uber在中国的另一种存在,虽然从去年8月1日Uber中国被滴滴收购的那一天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先后离职,各奔东西了。

  而作为Uber创意名片的各种城市线下活动也几乎都消失了。去年11月,Uber杭州团队和地铁公司合力打造的、象征着绿色出行的“森林地铁”,那是一个奇妙的场景,整个地铁车厢都被装扮成了森林的样子,地上也铺满了草皮。那是Uber中国团队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线下营销活动,有Uber人说,这是Uber在滴滴内最后的挣扎。

  在张然看来,刚合并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很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总要有人接下这杆旗帜,带着这个产品继续往前走。只要还有中国用户愿意用Uber叫车,就得有人去服务他们。”

  “那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系统,相信摩拜的王晓峰也会有所借鉴。”林洋推测。从Uber离职的摩拜员工刘峰也觉得,“目前摩拜正在发展的某些方向,里面肯定会有Uber的思维作驱动”。

  今年4月,Uber中国团队拍了一支一分钟的广告片,宣传产品的极简功能。林洋转发了这条片子,配文是广告中的一句话,“Uber,一直都在”。

  每一场退租都是一次伤感告别。那些曾经在办公区域里忙碌的照片、员工们的合影,以及记录有关这家公司的故事的文字在朋友圈里病毒一样被迅速转发。

  Uber中国被出售给滴滴后,这些曾经的Uber中国员工的故事,是Uber在中国生命的某种延续。

  在王鑫看来,Uber的模式并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套用的公式。“他们觉得招些Uber的人可以添光加彩,想直接往Uber的概念上靠,想让自己的公司也有光环,这让我觉得很反感。”此外,王鑫觉得,“如果你看到的都是uber带给我的光环,那么我根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TK在这个群里的备注名,是“TK-优步 老大”。“老大”的突然的降临立刻就引发了剧烈的反应,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群里就刷出了近百条“Welcome Travis”。一直到了晚上,还有人不敢相信那就是TK本人。

  Uber way

  他们大多是合并之后从各个城市赶往北京的,成立了一个带有总部职能的新团队。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人和滴滴的工程师一起合作,开发了新的Uber中国版app,又做了一个区别于滴滴快车的新产品“优享”。

  至于各种创意活动,无论是ofo还是摩拜的员工,都承认自己的线下营销会借鉴Uber中国的打法。“和麦当劳、肯德基合作做主题餐厅、送冰淇淋、和电影院合作,这些都是Uber中国此前经常用的营销手段。”刘峰说。

  今时不同往日,这是前员工们在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一句话。过往一起攻城伐地、对抗滴滴的同僚情谊依旧还在,但是一些新出现的默认规则也同样绕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