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共享单车“春潮渐退” 王庆坨镇“凛冬将至”

2017-09-30 17:00:30     来源:腾讯网

  ■IT时报记者 汪建君

  9月14日傍晚6时许,天津武清区的王庆坨镇,临街铺面静悄悄,几家饭店的老板悠闲地坐在门前看往来穿梭的装载车,若有车停下,他们便起身上前招呼客人。店铺左右,分布着琳琅满目的自行车厂:天津市宝驰自行车厂、上海凤凰自行车装配厂、中诺自行车零件等,此时这些厂子几乎关着,一扇扇紧闭的铁门格外醒目。

  但几个月前,这些经营着自行车各种零配件的工厂忙得不可开交,即便是夜晚,也拥挤着工人在加班加点地干活。

  “现在很多厂子都停产关了,工人们也都走光了,一天没有几个人来吃饭。”四川饭店的姚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IT时报》记者。早前,每到这个时候,旁边工厂里的工人们都来他的饭店里吃饭,“四五十人挤得排不开,桌位还要排队等。”然而现在一天只有一二十人,少的时候连十个都不到,“你是我今天的第十一个客人。”姚老板对记者说。

  此时,曹林海(化名)正无聊地坐在他的出租车上玩游戏,他将车子停在格林豪泰酒店旁边,这里靠近津霸公路的十字路口,也是王庆坨镇的枢纽地带,夜色降临,往来人流穿梭,曹林海时不时抬头看看路上的行人和进出酒店的客人,有人走近时,他便探出头来招揽生意:“要打车吗?”

  然而,搭理他的人不多,有些回应的也是礼貌性拒绝。“生意太惨淡了,不好做,上半年到哪都能开张,现在差得不是一点点。”曹林海十分无奈。

  作为中国的自行车产业基地,王庆坨镇一直以生产自行车闻名全国。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逐渐在各大城市兴起,一度平静的王庆坨镇也慢慢掀起了共享单车的热潮。到今年年初,这股热潮达到沸点,大量中小型自行车生产厂包括配件商、组装厂纷纷上马共享单车,“小镇几乎疯狂了,”一名自行车厂的老板如是评价。这也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员来到小镇打工,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安徽、四川、广东等,短短半年间,王庆坨镇的人口数量暴涨一万多。

  这也给姚老板和曹林海带来了新的生意,然而,情况在6月开始急转直下,随着几家共享单车公司停运倒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福州、杭州等12个一二线城市宣布暂停继续投放共享单车,王庆坨镇开始感受到共享单车带给自己的危机。对生产厂商而言,免费骑行的共享单车严重挤占了原有的自行车市场,“订单量拦腰斩断”,而部分共享单车公司的拖欠款项也让他们开始慎言“共享”。雪上加霜的是,一场严格的环保审查令众多烤漆厂、电镀厂直接关闭,不合格的小工厂纷纷关停,大量员工离开王庆坨,另谋生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产业基地正经历着一场由市场和政策造就的“寒冬期”。

  寒冬何时能过去?这是姚老板和曹林海心头的疑虑,也是摆在王庆坨镇所有人心头的疑虑。

  订单少了

  从天津火车站出发沿西青大道—京环线向西驱车40分钟,便来到一片工厂林立的空旷地带——王庆坨镇开发区,临近政府大楼,津霸公路从这里横穿而过一直延伸到王庆坨村(王庆坨镇下的一个自然村),正午时分,津霸公路行人稀疏,但在清晨或夜晚,这条道路车轮滚滚,众多大型装载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从全国各地驶向王庆坨镇,又从王庆坨镇开往四面八方。

  晚上8:00,天色已经完全黑透,雷格萨斯自行车厂的大门前依旧明灯闪烁,六七名装货工人忙碌了一下午将两辆运输车装满,此时车已启动,大灯将道路照得通明,不久它们将开往千里之外的广东东莞。

  一名工人叹息:“总算要下班了。”他来自吉林,这是他第一天来雷格萨斯上班,还没适应装货工作的节奏,此时他显得有些疲倦。

  “因为之前走了一批人,人手不够用,前几天又招了几个。”一名生产线的负责人李阳(化名)告诉记者,雷格萨斯是一家王庆坨镇的老牌自行车厂,最旺盛的时候在全镇有三个分厂,今年以来相继关停,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厂。“订单量锐减了一半以上,没活干,工人们都纷纷离开了。”李阳介绍说,原先一天要走四五辆车,现在一般只有两车的量。

  “别看马路上车来车往,比起以前少多了,上半年一些工厂门前运输车排队等着装,现在有的车还装不满。”在王庆坨村一条蜿蜒曲折的破旧巷道里,杨德胜(化名)淡淡地对记者讲。

  他在阳光下吸着烟,巷道寂寥冷清,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烟雾不时从嘴里喷薄而出,弥散到他身后的一间厂房——那是他最后的全部资产。

  作为捷尔玛自行车的创始人兼总经理,杨德胜在王庆坨镇干了十多年,生意最好的时候,他的工厂里有六七十人,如今却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厂子停产了两个多月,工人也都走了,现在就准备把这些组装成车,卖完之后不干了。”他指着厂房里各种自行车零配件对《IT时报》记者说。

  和雷格萨斯因下半年共享单车红利减少而销量下跌不同,没有追逐共享单车热潮的捷尔玛,生意早在年初就不行了。

  去年上半年,捷尔玛一个月能生产5万多辆自行车,一辆车杨德胜能获8元的利润,一个月大约能赚40多万元。2017年春节过后,他开始感到市场的微妙变化,经销商的订单量变得越来越少。“老客户告诉我,自行车不好卖了,共享单车太多。”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杨德胜只好降低自行车的出厂价格,单辆车降价3元、5元,这意味每辆车的利润被逐渐摊薄。5月,因环保不达标,一批烤漆厂被查封,喷涂、电镀、纸箱以及其他零配件的成本价全面上涨,“仅外胎就涨了1.5元”,统算下来一辆车的利润已降到了1元多一点,杨德胜的生意大不如从前,再干就要赔本,两个月前,他索性便停止了生产。

  “疯狂”的春天

  面积仅有54平方公里的王庆坨镇处处可见各种零配件生产厂,无论铝厂、辐条厂、车架厂还是泥板和车把配件厂,与自行车相关的企业充盈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工厂相互合作,彼此依存,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自行车业生态圈。“任何一个配件,在王庆坨镇都能找到。”杨德胜如是说。

  2017年春节前后,共享单车开始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来自ofo、bluegogo、HelloBike、酷骑等共享单车的订单量如同雪花一般地海量飞向天津、飞向王庆坨,十几万以至几十万的大额订单令王庆坨镇上的中小配件厂和组装厂喜不自胜,“平时一次订单量只有几千辆 ,最多上万辆,现在足足多了十倍。”杨德胜说。

  整个王庆坨及其周边地区都处于一片骚动之中,美邦车业签下40万订单,扩展了两条生产线;富士达仅4月订单就达到100万,其中ofo订单有80万,酷骑及其他单车20万;飞鸽在3月份四个工厂同时开工,生产45万辆共享单车,作为这些大品牌产业链上的配套工厂,王庆坨镇的一些零配件厂商生意也水涨船高。

  天津瑞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的一名高层主管徐富生(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那时候共享单车一辆车的利润能够达到五六十元,这样高的利润前所未见,胆大者便纷纷冒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