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共享单车“春潮渐退” 王庆坨镇“凛冬将至”(2)

2017-09-30 17:00:30     来源:腾讯网

  之所以说是“胆大”,与共享单车的结款方式息息相关。一般共享单车公司都是先付30%押金,发货后工厂才能拿回剩余七成的款项,某种程度上,尾款存在能否及时到账的风险。“对小企业而言,这就是一场豪赌,”徐富生如是说,但他紧接着又补充一句:“不过那会儿没有多少人能预知会发生什么。”

  离王庆坨镇大约四五十公里的中国飞鸽、富士达等企业是小镇生产共享单车的主要推动者,通常情况下,它们直接从共享单车公司接订单,然后再和王庆坨镇的中小工厂开展合作,几十万、上百万的订单量给王庆坨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那时候王庆坨镇几乎疯狂了。”杨德胜回忆,由于共享单车的订单大,许多工厂专注于生产共享单车,而减少了其他单量。他认识的一家工厂老板,为了承接几万单利润更高的共享单车,停掉了原先所有的生产线,并重新购买了设备、租用厂房、扩招工人,一下投资了几百万,这个数字可能是该厂一到两年的全额收入。

  李阳则形容当时的情形是“一片火热”,雷格萨斯也生产一些小品牌的共享单车,主要用于投放旅游景区,仅有的两条生产线,有一条专门用于生产共享单车。“一天大约也有几百辆。”

  一家自行车维修公司的负责人也坦言,“五六月份,和上海一家企业合作做ofo小黄车,一个月能做到四五万辆的量。”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7月,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而据王庆坨镇官方网站数据统计,2015年王庆坨全镇自行车年产量1300多万辆,产量占全国自行车产量的10%以上。

  热潮渐息

  数以千万计的共享单车投放到市场严重挤压了王庆坨镇自行车厂商们原有的生意,然而共享单车的热潮也很快退却。6月中旬,悟空单车宣布停运的消息如一颗炸弹扔向如火如荼的单车市场并迅速引爆舆论,紧随其后,3Vbike宣布停运,再之后不久,町町单车也被爆出倒闭跑路。负面声势仿佛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王庆坨镇开始散发出一种不同于往日的舆论气氛。

  “被坑惨了”“共享单车就是骗子”“不敢再碰共享单车”,这些感叹纷纷出自王庆坨镇自行车厂商之口,而与此相对应是更加实际的经营困境。

  “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王庆坨镇来说,共享单车动辄数万的订单量,前期投资成本相当大,做得好可能确实能赚些钱,但共享单车走得太快了,厂商还没过够热乎劲儿,市场就降温了。许多企业都在这个过程中赔了,少的可能十万八万,多的几十万上百万都有。”杨德胜感慨道。

  一家零配件厂的总经理陈君(化名)最近陷入苦恼中,他向《IT时报》记者抱怨,之前和ofo、HelloBike的一名供货商合作生产把套,5月、6月均做了3万配件,当时给予的允诺是月结30天,但到了9月份,5月份的账款还拖欠着没有付清。陈君显然有些不满:“8月还给HelloBike做了5万件把套,这笔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到款。”

  最近这段时间,这家供货商又催促他希望合作生产HelloBike的泥板、开模具,但是同样没给现金,只是嘴上表态“钱不是问题”。陈君说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接受,他的公司不大,承担不了任何风险,目前的利润已经降到了最低,他现在的想法是“给钱就做,没钱免谈。”

  看上去一脸精明的徐富生在共享单车上慎之又慎。去年11月,ofo小黄车和他的工厂有过商谈,当时样板车都已经做完并且得到了确认,但最终也是在资金方面出现分歧导致没有合作成功。“共享单车的投入量很大,这让我们很纠结,做肯定会有利润,但教训和风险也摆在眼前,完全不做却也不那么甘心。” 眼下,徐富生的选择也和陈君一样,“能付全款,再多产量都不是问题。”

  共享单车的拖欠付款纠纷让王庆坨镇的商人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人们口耳相传的是,王庆坨镇上有企业一次性接下20万个共享单车的车座订单,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地加班生产,但后来该品牌单车升级换代,这些车座不再适应新的型号,至今70%的尾款还未结算,损失高达几十万元。

  8月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南京等众多一二线城市宣布禁止继续投放共享单车,市场“上已封顶”的效应也在王庆坨镇及其周边企业迅速扩散。9月15日,记者来到离王庆坨镇30分钟车程的追风鸟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发现原有的四条生产线如今只剩两条在正常生产,据该公司销售总监董春晖(化名)介绍,ofo小黄车的订单量是比以前少了一些,停产的两条线就是生产ofo组装B和组装C,不过他也强调,现在正严厉执行的环保政策也是重要原因,彻底打击了一批自行车厂,烤漆不让干,后面的活也就无法进行。如今,追风鸟的十几间烤漆室都停止作业,暗黑的室内显得有些狼藉,董春辉介绍说他们现在只能去其他地区进行烤漆,“这也提升了生产的总成本。”

  王庆坨镇上也弥漫着一股慎言共享单车的氛围,镇上的人提起共享单车,几乎都是否定的姿态。

  超王工贸有限公司去年下半年向一家共享单车提供生产,本应在春节发货,然而至今还积压了几千辆在仓库,“现在已经不再做共享单车的生意”,一名员工如此讲述。

  富明达自行车厂的一名办公室负责人则坦言,他们不接大品牌,现在也继续做共享单车,但只是一些主打校园和景区的小品牌,而且要收取50%—60%的押金。

  雷格萨斯的一条共享单车线也基本停运了,9月14日,记者来到雷格萨斯逼仄的厂房,几名新来的工人在手工组装一批名叫豫义合的共享单车,生产线上没有开工,一名40多岁的女人站在生产线上整理零件。

  9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距离王庆坨镇40公里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中国飞鸽自行车厂,七八辆大型装载车正依次等待装货运输,“去往北京、西安、东莞。”一名司机介绍道。

  飞鸽厂内,偌大的厂房内外密集整齐地堆放着清一色的小黄车,生产车间里的四条生产线也在同时开工,但较之以前,生产的密度同样有所下滑,一名生产线的小组组长向记者表示,“四五月份,一个月有近20多万辆订单,现在只有10万辆左右,单条生产线的产量一天也少了七八百辆车。”然而,整个工厂还是显得很忙碌,因为人手大量减少,以前一条线上有一百多人,现在只有六七十人。

  另一家大型自行车企也在这样的风声中收紧了以往的“阔绰”,“一个月接个几万单吧,不退出也不激进,七八两个月做7万辆,这较之前月产十四五万辆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王庆坨镇一名自行车厂商向记者透露。

  小镇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