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投稿

廊新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共享单车“春潮渐退” 王庆坨镇“凛冬将至”(3)

2017-09-30 17:00:30     来源:腾讯网

  沿着王庆坨镇主轴道路津霸公路,从开发区所在的三河曾村,过幸福桥到王庆坨村,再到大柳子村、四合庄等地,沿途大大小小的企业大门紧闭——天津市霸王自行车厂门庭冷落,廖无一人;迪耐德三轮车架生产厂也庭院深锁,门前荒草丛生,旁边饭馆的一名老板介绍,工厂已经停产了3个月;杨德胜的一位堂姐开办在大柳子村的工厂,也关门了2个月,一条大黄狗在院子旁边的小铁笼子里不断朝走近的路人狂吼乱吠。

  然而,津霸公路上依旧人流澎湃,往来的装载运输车从全国各地驶来,又从小镇去往四面八方,“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的醒目标志矗立在津霸公路的一侧,“昆泰·高新自行车交易中心”的蓝色广告牌也在镇政府大楼的前侧马路迎风招展。

  2013年9月,王庆坨镇被中国自行车协会授予“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的称号,但它的产业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

  王庆坨镇自古以来便有经商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起,这里陆续有人开始做生意,改革开放之后,以农业为主的王庆坨镇,兴起了市场赶集,卖鸡蛋、卖炒米成为人们赚钱获取收入的来源之一。然而,当时去外地很不方便,交通工具的需求特别旺盛,王庆坨镇的人们看到了市场,便逐渐产生了生产自行车的想法,加上老牌的飞鸽自行车厂、红旗自行车厂都在天津,王庆坨镇便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开启了自行车产业制造之路。2003年前后,王庆坨镇的自行车配件厂、组装厂已经达到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更是多达上千家。而据王庆坨镇官网显示,2015年,自行车产业总值占王庆坨全镇GDP75%,吸纳劳动力占全镇劳动力的60%。

  然而,“共享单车就像一场龙卷风,将王庆坨镇搅了一个底朝天。”杨德胜如此比喻共享单车对王庆坨镇的影响。今年3月,中央环保监督小组的治污政策以及天津各级政府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的举措,又给了王庆坨镇的自行车生产企业、零配件厂商、小作坊沉重一击。

  据王庆坨镇镇政府一名曹姓工作人员介绍,截至8月16日,已有15家电泳、氧化、烤漆企业完成“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理原料、清理产品、清理设备),18家企业完成原料清运,16家企业完成产品清运,19家企业设备均正在清拆中。

  这一轮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挤压,导致一半左右的企业已经关闭停产或等待通知。

  杨德胜正在考虑,等处理完厂房的最后资产,去四川另谋营生,“也许会做自行车厂的四川代理,这是老本行。”

  作为王庆坨镇当地人,曾在乔克零配件厂打工的李峰(化名)在工厂倒闭之后,转行做起了水果买卖;曹胜利(化名)开起了出租车,以前他也是做自行车配件生意,“但现在出租车也不好做,毕竟王庆坨镇一共也就那么多人。”

  上述曹姓王庆坨镇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说,自行车厂的减产、停工和关闭,也导致大量员工的下岗、转行或离开。他列举了一些数据,王庆坨镇的常住人口有4万人,外来人口在去年最高峰的时候接近3万,目前大约有1万多人已经离开了王庆坨镇。

  自行车厂商则生起了做海外生意的念头,追风鸟的董春辉说,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他们现在在接韩国的共享单车订单,最近还在跟马来西亚对接,未来还会考虑印度市场;陈君也声称要加大外销,把东亚和东南亚的市场做大。

  对镇政府来说,在目前的形势下会考虑产业基地发展的未来和政府税收总值,曹姓工作人员介绍,王庆坨镇正在加大对外招商,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吸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或其他企业,确保王庆坨镇的长远发展,“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入驻王庆坨,其中大多来自北京。”

  在开发区前的十字路口上,王庆坨镇的津霸公路依旧延续着人流穿梭的喧哗,看似一切不变的表象背后,从政府、产业、工厂到人员都在发生悄然无声的变动,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这一轮由市场和政策造就的“寒冬期”,是转变还是等待,每个人都在心头盘桓着自己的疑虑与担心。正如四川饭店的姚老板,他对记者说:“你是我今天的第十一个客人,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人过来吃饭。”